叶剑英:一生总扮演收拾残局的角色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叶剑英:一生总扮演收拾残局的角色

2007年06月01日 14:44   来源:北京青年报   


    特别意味深长的是,在这一章结束前,范先生轻轻带出的几笔:“粉碎‘四人帮’之后,有一段时间,党内、军内一些领导同志,曾要求叶剑英主持党中央的工作,对此他坚拒不受,一再解释:‘我是军事干部,搞军事的,对地方的事情不熟悉。如果那样做,岂不让人说是宫廷政变!’”

    范先生告诉我,有一个细节他没写在书里:抓捕“四人帮”后,华国锋、叶剑英等到了玉泉山。在9号楼一起吃饭时,华国锋向叶剑英流露了请他主持全局的意思,叶剑英听出了话中的潜台词,忙说:毛主席指定你做接班人,你就勇敢地担起这个重担。我们会全力辅助你。正因为有这么一段故事,所以叶剑英在一首追忆诗中借用了诸葛亮的典故,“托孤不作成都主”。

    在为叶剑英作传的日子里,范硕曾多次拜访过薄一波。薄一波对他说:“在这场斗争中,他(叶剑英)是核心人物,办了一件大事。特别值得称道的,粉碎‘四人帮’以后,他扶持华国锋,主动让位,说自己年事已高,力不从心,再三请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他实事求是,客观评价自己,是难能可贵的,够伟大的,很值得我们学习……他在我们党内有特殊贡献,可以说是个‘特殊人物’。”

    军事研究所得到解决穿甲难题的一个方程式,但没人能解开,叶剑英想起了曾主持过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火炮设计的刘光志

    西沙自卫反击战时,叶剑英第一个到达作战指挥室,与随后赶到的邓小平并肩指挥

    中国海军派出一支舰队直穿台湾海峡而过,台湾军方不仅没表示敌意,反而大开探照灯指航

    在“文革”国内动乱期间,中国的边境也并不安宁。作为军人,他的第一职责就是维护祖国版图的完整,国民和平生活不受侵扰。

    1969年3月,苏联边防军在中苏边界的珍宝岛地区几次挑起事端,制造流血事件,最终酿成一场严重的武装冲突。已经处于赋闲状态的叶剑英,得知在冲突开始时,苏军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T62坦克,而中国边防部队的多种口径反坦克炮都对之构不成威胁。他随即和其他几位元帅,纷纷建议中央加紧研制新型穿甲弹、破甲弹以制敌。

    中央将研制任务分派给了某军事研究所,该军事研究所亦很快得到解决穿甲难题的一个方程式,但当时所内却没人能解开这个方程式。叶剑英闻讯立即提示有关人员:山东某大学有一叫刘光志的火炮专家,应尽快找他讨教。此时的刘光志,正因为一大堆“历史问题”被管制劳教,他最重要的一个“罪状”,就是在二战期间,主持过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火炮设计。根据叶剑英的提示,研究人员几度找刘光志请教,在刘光志的帮助下,解开了方程式,算出数据,研制出了新型破甲弹和穿甲弹。新型的破甲弹和穿甲弹,在珍宝岛自卫作战中打穿了T62坦克25厘米厚的甲壳,引起苏军将领及有关技术专家的震惊。

    据悉在苏军的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二战中的功臣崔可夫元帅捏着一张照片,反复观看后叹息说:“我想到一个人,他叫刘光志。以前我以为他死了,可现在,我敢说,他肯定还活着……”

    1973年秋季,中国南海又起战云。1974年1月11日,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重申中国对南沙、西沙、中沙和东沙群岛的领土主权,对南越当局的行径提出严重警告。

    1月18日,经中央政治局会议商议,报毛泽东同意,成立了由叶剑英牵头的六人小组,处理中央军委大事及紧急作战事项。1月19日,越军首先向中国舰艇开火,并向中国驻岛部队发起进攻。中国军队被迫进行自卫还击。

    战斗打响后,叶剑英第一个到达作战指挥室,复出后的邓小平等随后也到了,他俩一直守候在总参作战值班室里,并肩而坐,听取汇报,分析敌情,制定作战方案。此刻邓小平尚无军委总参谋长任命,但叶剑英对他十分尊重,每当下达作战命令时,总是先听取他的意见后才签署。

    捷报传来后,又得到美国派出舰艇编队从菲律宾向南沙方向驶来的情报。叶剑英经请示周恩来同意,命令中国海军也派出一支舰队南下。以往东海的舰队赴南海,为避免摩擦都绕道公海而行。可此次军情紧急,舰队的南调遂直穿台湾海峡而过。

    下这样的命令,是需要相当胆识的,板当然由毛泽东最后拍。“中共海军导弹护卫舰4艘清晨抵达东引岛一侧,企图穿越台湾海峡”的报告立即就送到蒋介石手中,他看罢不假思索便说:“西沙战事紧。”毕竟,西沙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军方心领神会,当4艘护卫舰通过时,不仅没表示敌意,反而大开探照灯指航。

    通过对前线战况的分析,叶剑英和邓小平都形成了乘胜收复被南越当局侵占的甘泉、珊瑚、金银三岛的决心。叶剑英随即给毛泽东写了报告,并得到了批准。1月20日,叶剑英、邓小平一同签署了坚决收复被占三岛的作战命令。前线部队随之发起攻击,经过激战,逐次收复三岛。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全部回到祖国怀抱,西沙自卫反击战取得巨大胜利。

    新中国成立之初,广东面临春荒,叶帅找到了泰国华侨蚁美厚,请他解了燃眉之急

    曾宪梓说,我们都以叶帅这样的同乡为荣;马万祺称叶剑英是他的“救命恩人”

    叶剑英与港澳地区及海外侨胞的不解之缘,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年时代。他十多岁就曾到南洋谋生,以后在从戎粤军、广州起义、留学苏联前后,曾多次路过和在香港、澳门逗留。置身革命活动后,又与港澳爱国民主人士多有交往,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责任编辑: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