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李佳霖报道 2008年10月21日下午为了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珍惜人才、鼓励创新、崇尚创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人才的创新创业创优激情,苏州市委、市政府在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举行第二届苏州杰出人才奖颁奖典礼,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授予陈艳青等四位同志第二届苏州杰出人才奖,任平等11位同志第二届杰出人才提名奖荣誉称号。杰出人才4人,每人奖励30万,杰出人才提名奖11人,每人奖励5万元。

市领导向第二届“苏州杰出人才提名奖”获得者颁奖。
据悉,“苏州杰出人才奖”是苏州市委、市政府设立的人才最高奖,每3年评选1次,2005年开展了首届“苏州杰出人才奖”评选表彰工作。第二届“苏州杰出人才奖”评选工作经过对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专家两轮投票推荐、推荐人选媒体公示、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最终确定陈艳青等4人为第二届“苏州人才奖”人选,任平等11人为第二届“苏州杰出人才提名奖”人选。

代表参观第二届“苏州杰出人才提名奖”图片展。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说,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能够内生性地推动生产要素的革新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催生出爆发性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竞争力的持续攀升。这次获奖的瞿晓铧博士,他的企业六年销售收入增长了100倍,今年销售收入和利税预计分别达到9.5亿美元、6000万美元,明年的销售收入和利税将分别达到20亿美元、2亿美元。实践证明,高层次人才是驱动跨越发展的强劲引擎。当前,苏州正处在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经济国际化提升的新阶段,迫切需要集聚大量创新创业人才,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科技、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创造更多的自主品牌和企业旗舰,创造更好的发展效益,树立崭新的城市形象。应该看到,经过多年积累,我们已经具备了人文、区位、开放、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只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坚定不移打造人才首选城市,我们就有把握建设一个开放式、市场化、国际性的人才高地,就有能力把经济总量优势转化成质量效益优势,就有底气在新一轮竞争中棋高一招、胜人一筹。只要国际一流人才争相而至,苏州就一定能超越历史、决胜未来!构筑具有持久竞争力的人才新优势,必须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强势推动。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人才投资是最具价值的投资,人才集聚最快的地区必然是经济最具活力的板块。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人才竞争,切实增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引进和培育能力,切实增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应用能力,推动形成高端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能量喷薄而出的崭新局面。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苏州市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办法》,由政府、企业共同对引进人员的生活安置进行资助;制定了《加快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对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工作给予重点资助。仅2007年,苏州就对135位引进的紧缺高层次人才以及列入“姑苏人才计划”的16位优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进行了资助,总金额达5000多万元。针对重点高层次人才,苏州市还制定了《苏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对高层次人才或创新创业团队骨干人才的短期进修、学术交流等培训项目给予2万元至20万元的经费资助。
从2005年开始,苏州研究生以上学历或高级以上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呈现领先发展态势,三年中年均增长率达23%,已连续3年大大超过人才总量增长率。到2007年底,苏州市已拥有各类高层次人才3.9万人。每年引进外地在职人才均超过应届毕业生的接收总量,与沪、京、深等人才集聚区的人才流进流出比达到了8.2:1。苏州累计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已超过3000名。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加速向苏州聚集的态势初步形成。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苏州各级公共财政每年用于人才开发的专项资金已达2亿元,占苏州年度财政收入的5‰。苏州人才队伍的各项数量、质量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基本进入了“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发展新阶段。(摄影:胡海川)
(责任编辑:秦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