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起铁路部门扩大高铁宠物托运服务试点范围

2025-06-20 11:26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消息,为更好满足旅客携宠出行的需求,铁路部门自2025年6月20日起扩大高铁宠物托运服务试点范围,覆盖京沪、京广、京哈、沪昆等8条高铁的25座车站、38趟动车组列车,旅客可同车托运1只家庭驯养且健康状况良好、单只体重不超过15公斤、肩高不超过40厘米的猫、犬类宠物。

  铁路部门持续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适应广大旅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自4月8日在京沪高铁5座车站10趟列车试点“隔离运输、人宠分开、专人看护”的高铁宠物托运服务以来,运行平稳有序,市场反响良好。铁路部门在深入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决定自2025年6月20日起,将试点服务范围扩大至市场需求相对较大的京广、京哈、沪昆等高铁线路部分区段,新增北京西、郑州东、武汉、长沙南、广州南、深圳北、沈阳北、大连北、哈尔滨西、西安北、成都东、青岛等20座车站和G335、G1377、G491/492、G935、G1591、G208等列车可办理宠物托运服务,至此高铁宠物托运服务已覆盖京沪、京广、京哈、沪昆等8条高铁的25座车站、38趟动车组列车。

  扩大试点范围后,高铁宠物托运服务继续执行“人宠同出发、同到达”规则,预约方式、受理流程、服务项点、价格标准等保持不变。旅客可通过铁路12306客户端“宠物托运”功能查询对应车次,购买车票并线上预约同车托运宠物服务。预约成功后,旅客在乘车前按约定时间携带宠物及购票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前往出发高铁车站的中铁快运营业部办理托运手续。抵达目的地车站后,旅客根据短信或电话提示领取宠物。针对夏季气候炎热的特点,铁路部门将加强高铁快运柜、宠物箱消毒清洁,强化全过程安全管控,持续提升高铁宠物托运服务品质。

  铁路部门提示,如需获取高铁宠物托运服务更多信息,旅客朋友可拨打12306和95572客服热线,或在铁路12306客户端查询。铁路部门将广泛听取旅客朋友的意见建议,持续改进高铁宠物托运服务,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便利。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单晓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6月20日起铁路部门扩大高铁宠物托运服务试点范围

2025年06月20日 11:26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消息,为更好满足旅客携宠出行的需求,铁路部门自2025年6月20日起扩大高铁宠物托运服务试点范围,覆盖京沪、京广、京哈、沪昆等8条高铁的25座车站、38趟动车组列车,旅客可同车托运1只家庭驯养且健康状况良好、单只体重不超过15公斤、肩高不超过40厘米的猫、犬类宠物。

  铁路部门持续深化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适应广大旅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自4月8日在京沪高铁5座车站10趟列车试点“隔离运输、人宠分开、专人看护”的高铁宠物托运服务以来,运行平稳有序,市场反响良好。铁路部门在深入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决定自2025年6月20日起,将试点服务范围扩大至市场需求相对较大的京广、京哈、沪昆等高铁线路部分区段,新增北京西、郑州东、武汉、长沙南、广州南、深圳北、沈阳北、大连北、哈尔滨西、西安北、成都东、青岛等20座车站和G335、G1377、G491/492、G935、G1591、G208等列车可办理宠物托运服务,至此高铁宠物托运服务已覆盖京沪、京广、京哈、沪昆等8条高铁的25座车站、38趟动车组列车。

  扩大试点范围后,高铁宠物托运服务继续执行“人宠同出发、同到达”规则,预约方式、受理流程、服务项点、价格标准等保持不变。旅客可通过铁路12306客户端“宠物托运”功能查询对应车次,购买车票并线上预约同车托运宠物服务。预约成功后,旅客在乘车前按约定时间携带宠物及购票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前往出发高铁车站的中铁快运营业部办理托运手续。抵达目的地车站后,旅客根据短信或电话提示领取宠物。针对夏季气候炎热的特点,铁路部门将加强高铁快运柜、宠物箱消毒清洁,强化全过程安全管控,持续提升高铁宠物托运服务品质。

  铁路部门提示,如需获取高铁宠物托运服务更多信息,旅客朋友可拨打12306和95572客服热线,或在铁路12306客户端查询。铁路部门将广泛听取旅客朋友的意见建议,持续改进高铁宠物托运服务,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便利。

(责任编辑:单晓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