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英魂照初心

2025-06-20 06:0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坐落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东北烈士纪念馆成立于1948年10月10日,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市领导建立的第一座革命类纪念馆,现有馆藏珍贵文物7201件。自建馆以来,推出专题展览500余个,举办巡回展览9500余次,接待各界观众4800余万人次。

走进东北烈士纪念馆,“黑土英魂——东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烈士事迹陈列”的金色大字映入眼帘,两侧雕塑群像展示出烈士们的英勇身姿,他们目光如炬,直面枪林弹雨与敌人搏杀。

跟随讲解员孟娇走进展馆,一个棕色的、留有缝合痕迹的牛皮箱子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韩勇义帮助赵一曼从医院逃离时使用的皮箱。”孟娇将赵一曼烈士的英勇事迹娓娓道来。1935年11月,赵一曼在与敌人的战斗中受伤被俘,面对酷刑宁死不屈,在生命垂危时被送进哈尔滨市立医院监视治疗。在医院,她成功争取护士韩勇义、看守董宪勋参加反满抗日斗争,二人准备助其逃走,韩勇义将筹备到的经费、药品藏于这个棕色皮箱中。

1936年6月28日晚,3人按计划出逃,途中因道路等因素行进缓慢。30日,在距离抗日游击区20多里处被敌人追上,再度被俘,之后被关押在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拘留所。同年8月2日,赵一曼英勇就义,董宪勋在狱中牺牲,韩勇义被关押一年多后获释,随后一直珍藏皮箱。1984年,韩勇义的家人将皮箱捐献给东北烈士纪念馆。

孟娇介绍,目前,展览共突出展示烈士280位,英烈群体8组,烈士名录5.6万位,全面反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牺牲在东北以及在东北有过重要活动、作出突出贡献英烈的感人事迹。

近年来,东北烈士纪念馆不断创新展陈形式,从步入式场景、雕塑、微缩景观、沙盘,到沉浸式体验、全息成像等多媒体的运用,使观众身临其境。同时,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创作一系列红色新媒体传播精品,启迪人们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经济日报记者 苏大鹏)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冯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抗联英魂照初心

2025年06月20日 06:08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苏大鹏

坐落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东北烈士纪念馆成立于1948年10月10日,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市领导建立的第一座革命类纪念馆,现有馆藏珍贵文物7201件。自建馆以来,推出专题展览500余个,举办巡回展览9500余次,接待各界观众4800余万人次。

走进东北烈士纪念馆,“黑土英魂——东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烈士事迹陈列”的金色大字映入眼帘,两侧雕塑群像展示出烈士们的英勇身姿,他们目光如炬,直面枪林弹雨与敌人搏杀。

跟随讲解员孟娇走进展馆,一个棕色的、留有缝合痕迹的牛皮箱子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韩勇义帮助赵一曼从医院逃离时使用的皮箱。”孟娇将赵一曼烈士的英勇事迹娓娓道来。1935年11月,赵一曼在与敌人的战斗中受伤被俘,面对酷刑宁死不屈,在生命垂危时被送进哈尔滨市立医院监视治疗。在医院,她成功争取护士韩勇义、看守董宪勋参加反满抗日斗争,二人准备助其逃走,韩勇义将筹备到的经费、药品藏于这个棕色皮箱中。

1936年6月28日晚,3人按计划出逃,途中因道路等因素行进缓慢。30日,在距离抗日游击区20多里处被敌人追上,再度被俘,之后被关押在伪满洲国哈尔滨警察厅拘留所。同年8月2日,赵一曼英勇就义,董宪勋在狱中牺牲,韩勇义被关押一年多后获释,随后一直珍藏皮箱。1984年,韩勇义的家人将皮箱捐献给东北烈士纪念馆。

孟娇介绍,目前,展览共突出展示烈士280位,英烈群体8组,烈士名录5.6万位,全面反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牺牲在东北以及在东北有过重要活动、作出突出贡献英烈的感人事迹。

近年来,东北烈士纪念馆不断创新展陈形式,从步入式场景、雕塑、微缩景观、沙盘,到沉浸式体验、全息成像等多媒体的运用,使观众身临其境。同时,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创作一系列红色新媒体传播精品,启迪人们铭记历史、缅怀英烈。(经济日报记者 苏大鹏)

(责任编辑:冯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