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广线集中修作业护航端午假期铁路运输安全

2025-06-02 08: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州6月2日电 (郭军 邓金宏 欧阳文强)记者6月1日从广铁集团了解到,连日来,京广线江村枢纽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给铁路运输安全带来严峻考验。广铁集团广州供电段为确保端午假期铁路运输安全,于5月28日夜间组织234名接触网工开展大规模“天窗”集中修作业,以“大兵团”作战模式对9个站场接触网设备进行全面“体检”,在暴雨中筑牢铁路供电安全防线。

  28日22时,江村变电所外暴雨如注,来自广州、乐昌、韶关、英德、江门5个地区普速铁路供电车间的作业队伍,在茫茫雨雾中组成钢铁方阵。“恶劣天气是设备隐患的‘放大镜’,我们必须抓住这次集中停电的‘窗口期’,对设备进行全面体检,把设备隐患彻底排查清楚!”棠溪供电车间负责人何育海说。

  此次作业创新采用“区域协同、兵力集中”的作战模式,将234名精兵强将编成49个作业小组、9个地线保障组。针对雨天作业的特殊风险,各小组对安全工器具进行“三查三验”,尤其对被誉为“生命防线”的地线系统实施特级防护:地线组负责人何达威带领组员,用两条干毛巾交替擦拭绝缘杆直至完全干燥。

  广铁集团广州供电段为确保端午假期铁路运输安全,于5月28日夜间组织234名接触网工开展大规模“天窗”集中修作业,对9个站场接触网设备进行全面“体检”。广州供电段 供图

  29日0时30分,随着调度命令下达,江村地区9个站场接触网准时断电,百余名作业人员头灯齐亮,在雨幕中织就一片“光明网”。梯车组、登杆组、检修组密切配合,展开立体化作业。高空作业人员在10米高的湿滑电杆上调整姿态,采用“抬腿勾脚、双扣紧锁”的特殊登杆法,确保每一步都稳如磐石;地面人员紧握麻绳,按照“三圈双结”标准加固梯车,在泥泞轨枕上为高空作业搭建安全平台。

  “雨水顺着安全帽流进衣领,但大家的动作没有丝毫变形。”现场负责人介绍,作业人员克服雨水浸泡带来的操作不便,对接触线、绝缘子、腕臂等关键设备进行精准检修。针对潮湿环境易引发的绝缘性能下降问题,检修组采用红外检测仪与人工目视相结合的方式,逐厘米排查设备隐患。在90分钟的“天窗”时间里,累计完成15.56公里设备检修、整治12处安全隐患,关键设备检修达标率100%。

  29日2时,当最后一组地线拆除完毕,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顺利收官。作业人员的工作服已被雨水和汗水浸透,但眼中的坚毅光芒未曾稍减。

  “每一处设备隐患的排除,都是对万千旅客安全的守护。”何育海表示,此次在极端天气下开展的实战化检修,既检验了跨区域协同作战能力,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悉,广州供电段已同步启动“设备隐患清零行动”,针对管内不同区段制定“一处一策”防护方案,24小时动态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完)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苗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京广线集中修作业护航端午假期铁路运输安全

2025年06月02日 08: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州6月2日电 (郭军 邓金宏 欧阳文强)记者6月1日从广铁集团了解到,连日来,京广线江村枢纽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给铁路运输安全带来严峻考验。广铁集团广州供电段为确保端午假期铁路运输安全,于5月28日夜间组织234名接触网工开展大规模“天窗”集中修作业,以“大兵团”作战模式对9个站场接触网设备进行全面“体检”,在暴雨中筑牢铁路供电安全防线。

  28日22时,江村变电所外暴雨如注,来自广州、乐昌、韶关、英德、江门5个地区普速铁路供电车间的作业队伍,在茫茫雨雾中组成钢铁方阵。“恶劣天气是设备隐患的‘放大镜’,我们必须抓住这次集中停电的‘窗口期’,对设备进行全面体检,把设备隐患彻底排查清楚!”棠溪供电车间负责人何育海说。

  此次作业创新采用“区域协同、兵力集中”的作战模式,将234名精兵强将编成49个作业小组、9个地线保障组。针对雨天作业的特殊风险,各小组对安全工器具进行“三查三验”,尤其对被誉为“生命防线”的地线系统实施特级防护:地线组负责人何达威带领组员,用两条干毛巾交替擦拭绝缘杆直至完全干燥。

  广铁集团广州供电段为确保端午假期铁路运输安全,于5月28日夜间组织234名接触网工开展大规模“天窗”集中修作业,对9个站场接触网设备进行全面“体检”。广州供电段 供图

  29日0时30分,随着调度命令下达,江村地区9个站场接触网准时断电,百余名作业人员头灯齐亮,在雨幕中织就一片“光明网”。梯车组、登杆组、检修组密切配合,展开立体化作业。高空作业人员在10米高的湿滑电杆上调整姿态,采用“抬腿勾脚、双扣紧锁”的特殊登杆法,确保每一步都稳如磐石;地面人员紧握麻绳,按照“三圈双结”标准加固梯车,在泥泞轨枕上为高空作业搭建安全平台。

  “雨水顺着安全帽流进衣领,但大家的动作没有丝毫变形。”现场负责人介绍,作业人员克服雨水浸泡带来的操作不便,对接触线、绝缘子、腕臂等关键设备进行精准检修。针对潮湿环境易引发的绝缘性能下降问题,检修组采用红外检测仪与人工目视相结合的方式,逐厘米排查设备隐患。在90分钟的“天窗”时间里,累计完成15.56公里设备检修、整治12处安全隐患,关键设备检修达标率100%。

  29日2时,当最后一组地线拆除完毕,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顺利收官。作业人员的工作服已被雨水和汗水浸透,但眼中的坚毅光芒未曾稍减。

  “每一处设备隐患的排除,都是对万千旅客安全的守护。”何育海表示,此次在极端天气下开展的实战化检修,既检验了跨区域协同作战能力,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悉,广州供电段已同步启动“设备隐患清零行动”,针对管内不同区段制定“一处一策”防护方案,24小时动态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完)

  

(责任编辑:苗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