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深圳分行首笔比例期权正式落地

2025-03-21 13:59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3月20日,记者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深圳分行获悉,该行首笔比例期权业务已于近期成功落地。据悉,本次比例期权业务允许企业同时买入和卖出到期日相同、执行价格相同,但合约金额之比为1:2的2笔期权。这种创新的产品组合,让企业能够获得优于传统远期结售汇的汇率价格,且无需支付期权费,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可为企业提供更为灵活和优化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案。

  据邮储银行深圳分行交易银行部负责人叶永凌介绍,该比例期权业务尤其适用于具备一定外汇衍生品交易经验的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拥有相对稳定的收付汇资金流,并且对交割汇率有着明确的要求,希望通过创新金融工具进一步优化汇率成本。同时,企业需要具备充足的现金流,以应对到期交割金额的不确定性。

  “基于业务创新,本次推出的比例期权产品在落地过程中,企业到期交割的汇率价格被完全锁定,优于普通远期产品,满足了企业对优化到期交割汇率的迫切需求;期权无需支付期权费,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交割金额的倍数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自由选择,实现了产品的定制化服务。”邮储银行深圳分行交易银行部产品经理李维雅举例说,深圳某进出口贸易公司长期面临外汇业务成本高、汇率不理想的难题,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近日,在邮储银行深圳分行的支持下,该公司在外汇交易中,按照比例期权业务模式操作,成功锁定了到期交割汇率,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叶永凌表示,未来,邮储银行深圳分行将继续秉承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张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邮储银行深圳分行首笔比例期权正式落地

2025年03月21日 13:59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3月20日,记者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深圳分行获悉,该行首笔比例期权业务已于近期成功落地。据悉,本次比例期权业务允许企业同时买入和卖出到期日相同、执行价格相同,但合约金额之比为1:2的2笔期权。这种创新的产品组合,让企业能够获得优于传统远期结售汇的汇率价格,且无需支付期权费,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可为企业提供更为灵活和优化的汇率风险管理方案。

  据邮储银行深圳分行交易银行部负责人叶永凌介绍,该比例期权业务尤其适用于具备一定外汇衍生品交易经验的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拥有相对稳定的收付汇资金流,并且对交割汇率有着明确的要求,希望通过创新金融工具进一步优化汇率成本。同时,企业需要具备充足的现金流,以应对到期交割金额的不确定性。

  “基于业务创新,本次推出的比例期权产品在落地过程中,企业到期交割的汇率价格被完全锁定,优于普通远期产品,满足了企业对优化到期交割汇率的迫切需求;期权无需支付期权费,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交割金额的倍数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自由选择,实现了产品的定制化服务。”邮储银行深圳分行交易银行部产品经理李维雅举例说,深圳某进出口贸易公司长期面临外汇业务成本高、汇率不理想的难题,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近日,在邮储银行深圳分行的支持下,该公司在外汇交易中,按照比例期权业务模式操作,成功锁定了到期交割汇率,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叶永凌表示,未来,邮储银行深圳分行将继续秉承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责任编辑:张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