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个部门近日印发《核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力争核技术应用产业年直接经济产值达4000亿元。行动方案的出台,打开了核技术应用产业广阔的市场空间。
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局副局长姚兰介绍,核技术应用产业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涉及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广泛融合应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核技术应用产业,助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核技术应用产业直接产生经济产值约2400亿元,涉及产业规模约5400亿元,增长速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5%至20%,已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经济快速增长、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民生福祉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技术突破来看,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原子能机构系统工程司司长黄明全介绍,我国在支持治疗、重要同位素生产、功率芯片质子辐照等方面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比如,辐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交联线缆、热缩与发泡材料、各类薄膜改性、轮胎预硫化、医疗器械、食品安全等领域,在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等重大恶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企业发展来看,中核集团等中央企业已经构建了核技术应用产业完善体系。中核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王学军介绍,目前,中核集团已具备深厚的基础原料制备、高精尖产品开发、工业、医学与公共安全等多应用场景集成和实施能力,创建了多个国家级研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