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岗巴县岗巴镇雪村:过上喜气“羊羊”的好日子

2024-03-12 19:56 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

  太阳翻过雪山,洒满西藏日喀则市岗巴县岗巴镇雪村的大地时,穿着羊皮袍子、皮肤黝黑的扎西多杰准时打开了圈门。随着此起彼伏的“咩咩咩”声,羊群就像开闸的洪水般倾泻而出,踏出滚滚尘烟。

  

    羊群出圈。代玲摄

  套上一块石头,扎西多杰将手中的“吾尔朵”(牧人控制羊群方向的工具)一甩,羊群追逐着朝阳,尽情撒欢儿。

  49岁的扎西多杰是雪村水草丰美养羊合作社的羊倌儿。“去年,合作社工资加分红,我收入了7万多元,是全村最高的呢!我们家差不多一半的收入来源于合作社。”说起合作社的好处,扎西多杰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以前扎西多杰主要放牧自家的200多只羊。虽然羊不多,但接羔育幼、销售等阶段,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现在他要放牧合作社的600多只羊,却感觉轻松不少。合作社科学规模的养殖方式,不仅提高了效率效益,也解放了村里的富余劳动力。

  “大家把羊交给合作社后,就有时间在周边项目打工了。这又是一笔收入。”扎西多杰说,以前牧业生产忙的时候,他弟弟也要帮忙。现在加入合作社,弟弟就可以安心出去打工了。

  平均海拔4600米的雪村共有107户,世代均以放牧为生。他们放牧的羊名为“岗巴羊”,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长期以来,岗巴羊以肉质优、营养价值高、口感纯正、无膻味等特点享誉西藏自治区内外。

  “羊是好羊。但以前各家各户分散的传统牧业经营模式,效益并不高。”雪村党支部书记普布索朗说,2019年,在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雪村转变牧业生产经营思路,成立了养羊合作社,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岗巴羊产业。

  

    代玲摄

  最开始,并不是全村都加入了合作社。但随着效益显现,2022年全村107户都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注册资金达380万元。

  合作社理事长旺堆翻起了账本:2020年,合作社收入35万元,分红25万元;2021年收入50万元,分红44万元;2022年,收入146.25万元,分红111.8万元。随着数字增加,旺堆的眉眼间都是笑意。

  “猜猜看,2023年,收入和分红多少?”旺堆说。

  还不等报数,旺堆就迫不及待地报出了数字:“收入是200多万元,进行了四次分红,分红总金额达120多万元。”

  雪村岗巴羊产业蒸蒸日上的背后,凝聚着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心血和汗水。合作社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科学养殖,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但销路却成为了发展产业、提升效益最大的困难。

  

    代玲摄

  如何拓宽销售渠道、提升效益?雪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一直在努力。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研究、分析、论证,利用第十二批强基惠民资金,雪村在县城开办了一间岗巴羊销售服务中心。这是岗巴县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

  岗巴县委副书记、驻雪村工作队队长达瓦桑布介绍,销售服务中心不仅有门店,还有冷库,配备了切割、绞肉、真空包装等相关设备。

  “通过包装,羊肉寄到西藏以外的省市区都不成问题了。”达瓦桑布说。

  目前,岗巴羊不仅在岗巴县城销售,也通过快递物流销往了日喀则、拉萨,乃至成都、广州等地。作为村里的带头人,普布索朗抓住每一次机会,全力以赴推介岗巴羊。

  “下一步,我们还要利用电商、互联网+、网红直播、网络带货等新兴手段、新兴方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使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普布索朗说,去年,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依托岗巴羊,大家都过上了喜气洋洋的好日子。(经济日报记者 代玲)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冯虎)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西藏岗巴县岗巴镇雪村:过上喜气“羊羊”的好日子

2024年03月12日 19:56   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   

  太阳翻过雪山,洒满西藏日喀则市岗巴县岗巴镇雪村的大地时,穿着羊皮袍子、皮肤黝黑的扎西多杰准时打开了圈门。随着此起彼伏的“咩咩咩”声,羊群就像开闸的洪水般倾泻而出,踏出滚滚尘烟。

  

    羊群出圈。代玲摄

  套上一块石头,扎西多杰将手中的“吾尔朵”(牧人控制羊群方向的工具)一甩,羊群追逐着朝阳,尽情撒欢儿。

  49岁的扎西多杰是雪村水草丰美养羊合作社的羊倌儿。“去年,合作社工资加分红,我收入了7万多元,是全村最高的呢!我们家差不多一半的收入来源于合作社。”说起合作社的好处,扎西多杰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以前扎西多杰主要放牧自家的200多只羊。虽然羊不多,但接羔育幼、销售等阶段,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现在他要放牧合作社的600多只羊,却感觉轻松不少。合作社科学规模的养殖方式,不仅提高了效率效益,也解放了村里的富余劳动力。

  “大家把羊交给合作社后,就有时间在周边项目打工了。这又是一笔收入。”扎西多杰说,以前牧业生产忙的时候,他弟弟也要帮忙。现在加入合作社,弟弟就可以安心出去打工了。

  平均海拔4600米的雪村共有107户,世代均以放牧为生。他们放牧的羊名为“岗巴羊”,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长期以来,岗巴羊以肉质优、营养价值高、口感纯正、无膻味等特点享誉西藏自治区内外。

  “羊是好羊。但以前各家各户分散的传统牧业经营模式,效益并不高。”雪村党支部书记普布索朗说,2019年,在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雪村转变牧业生产经营思路,成立了养羊合作社,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岗巴羊产业。

  

    代玲摄

  最开始,并不是全村都加入了合作社。但随着效益显现,2022年全村107户都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注册资金达380万元。

  合作社理事长旺堆翻起了账本:2020年,合作社收入35万元,分红25万元;2021年收入50万元,分红44万元;2022年,收入146.25万元,分红111.8万元。随着数字增加,旺堆的眉眼间都是笑意。

  “猜猜看,2023年,收入和分红多少?”旺堆说。

  还不等报数,旺堆就迫不及待地报出了数字:“收入是200多万元,进行了四次分红,分红总金额达120多万元。”

  雪村岗巴羊产业蒸蒸日上的背后,凝聚着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心血和汗水。合作社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通过科学养殖,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但销路却成为了发展产业、提升效益最大的困难。

  

    代玲摄

  如何拓宽销售渠道、提升效益?雪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一直在努力。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研究、分析、论证,利用第十二批强基惠民资金,雪村在县城开办了一间岗巴羊销售服务中心。这是岗巴县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

  岗巴县委副书记、驻雪村工作队队长达瓦桑布介绍,销售服务中心不仅有门店,还有冷库,配备了切割、绞肉、真空包装等相关设备。

  “通过包装,羊肉寄到西藏以外的省市区都不成问题了。”达瓦桑布说。

  目前,岗巴羊不仅在岗巴县城销售,也通过快递物流销往了日喀则、拉萨,乃至成都、广州等地。作为村里的带头人,普布索朗抓住每一次机会,全力以赴推介岗巴羊。

  “下一步,我们还要利用电商、互联网+、网红直播、网络带货等新兴手段、新兴方式,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使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普布索朗说,去年,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依托岗巴羊,大家都过上了喜气洋洋的好日子。(经济日报记者 代玲)

(责任编辑:冯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