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京津冀金融研究联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主办的京津冀金融研究联盟2022年会暨第九届中国金融风险高层论坛在线上召开。本次会议旨在聚焦京津冀金融研究热点问题,深入探索京津冀金融领域协同发展之道,以此促进京津冀地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永贵介绍了金融学院的现状和发展历程,强调了举办京津冀金融研究论坛的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前局长、华夏银行前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张健华认为,应在吸取国际监管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双支柱调控框架;同时建立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宏观审慎考核管理体系。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表示,过去四十年来,中国是没有发生过重大金融危机的新兴市场主要经济体,建议监管、财政与央行应共同构建国家金融安全网,多方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共同守护国家金融安全。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以金融安全为视角,从美国对华战略定位的转化开始回顾,对贸易、金融、科技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贸易战、科技战带来的金融脱钩问题,并展示了相关研究成果。
会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尹志超发表了题为“中国家庭经济风险来源、测度与影响因素”的主旨演讲。演讲分析了中国家庭经济风险的研究背景、风险来源、风险测度,疫情冲击、影响因素,并结合学术研究结果给出了政策建议。
尹志超表示,从政策视角来看,精准扶贫、普惠金融和电子商务政策能够显著降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表明相关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尹志超提出,在共同富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高度关注家庭经济风险,特别要关注农村地区、四五线城市、人力资本较低和就业稳定性差的家庭,并采取措施缓解这些家庭的经济风险,以促进共同富裕。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