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喜迎党的二十大特刊】贵州书写减贫精彩篇章

2022年10月14日 07:36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吴秉泽 王新伟

  率先在西部实现“县县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010公里,世界前100座高桥近半在贵州;66个贫困县如期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群众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居全国之首……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贵州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年。”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表示。贵州省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初步走出一条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齐守、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同抓、发展和民生两个成果共要的新路,推动多彩贵州精彩蝶变,创造了赶超跨越的“黄金十年”。

  千年梦圆 百姓过上好日子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办事处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周云阳告诉记者:“如今很少有群众到中心来求职了,绝大部分就业需求都实现了。”

  柏杨林街道是贵州省单体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占地1.13平方公里,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2.9万余人,2018年6月逐步交付使用。在周云阳记忆中,中心刚成立时,“每天一早,中心还没开门,就有几十人在外面等候,都是来找工作的”。

  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柏杨林街道一方面加强与省内外用工单位对接,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另一方面加强对搬迁群众的劳动就业技能培训,让其掌握一技之长。对那些无法离家、无业可扶的特殊困难群体,街道就近开设扶贫车间,把就业岗位送到家门口,让他们从事服装加工、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工作。

  搬迁群众周巧因照顾孩子不能外出务工,柏杨林街道办事处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了解情况后,为其提供门面和缝纫机等设备,助其开办手工艺工坊。如今,周巧带着10名绣娘制作少数民族服饰,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上班时间灵活,关键是能照顾家里的老小,解除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周巧说。

  贵州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2012年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23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这“四场硬仗”,贫困地区群众的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得到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贵州成为全国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

  在决战脱贫攻坚中,贵州率先在全国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十三五”时期搬迁192万名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等“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群众,搬迁规模约占全国搬迁规模的六分之一。同时,贵州省积极推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五大后续扶持体系,全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让搬迁群众“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

  2020年11月23日,注定将铭记于史册。当日,赫章、榕江等9县正式宣布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贵州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贵州撕掉了“绝对贫困”的千年标签。

  产业是持续稳定脱贫的关键所在。贵州省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气候特点,念好“山字经”、种下“摇钱树”,大力发展茶叶、食用菌、蔬菜等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目前,贵州省的茶叶、蓝莓、李子、刺梨种植规模均居全国第一位,辣椒产销居全国第一位,猕猴桃、火龙果种植面积均居全国前列。

  谌贻琴表示:“这十年,贵州全力总攻绝对贫困,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保障更加坚实有力,人民群众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这些变化是全方位的、改善是历史性的。”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自2021年以来,贵州省接续选派3.2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组建1万支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为脱贫地区长远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架桥铺路 “黔货出山”快速增长

  全长2890米的花江峡谷大桥是六安高速公路的主要控制性工程,桥面距水面625米,建成后将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无三里平”的贵州不断刷新交通建设纪录,目前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桥近一半在该省,在千沟万壑上打造了一个四通八达的“高速平原”。

  贵州省省长李炳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坚持交通先行,统筹资源力量,推动交通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初步构建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航等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既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又为今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贵州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截至2021年年底,贵州高速公路总里程达8010公里,较2011年增长近4倍,省际通道累计达到24个,与周边每一个省都形成至少3个省际通道。

  同时,贵州的高铁通车里程达到1527公里,贵阳成为全国重要高铁枢纽,构建了多条连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川渝滇的快速通道;形成“一枢十一支”机场布局,是全国仅有的2个实现民用航空机场市(州)全覆盖的省份之一。

  日益快捷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不仅方便了群众生活,更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黔货出山”快速增长,农村群众坐在家里就可以发快递、卖特产。

  同时,交通的便利也推动贵州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和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如今,贵州深度融入了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发展战略,始发于贵阳的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实现了中老铁路货运列车与中欧班列测试衔接运行,越来越多贵州企业正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

  产业升级 新型工业化结硕果

  输入产品加工程序数据,相关设备就能生产出产品所需的零部件,这是贵州遵义巴斯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精密加工车间的日常。

  作为专门从事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及其核心零部件的高新技术企业,遵义巴斯巴科技公司历经多年发展,现已有生产线20余条,并凭借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获得的600多项国家专利,与国内90%的新能源整车制造厂建立了合作关系。

  遵义巴斯巴科技公司的蓬勃发展,是贵州推动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注脚。

  “新型工业化是贵州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李炳军表示,贵州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选准主导产业,推动集群发展。同时,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贵州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煤电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另一方面,贵州依托矿产资源等优势,抢抓“风口”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贵州依托丰富的磷、锰等资源,引进宁德时代、比亚迪、中伟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在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集聚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

  此外,贵州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培育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个主导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排全国首位。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贵州在一些方面冲出了“洼地”,有的地方走到了“平地”,有的领域攀上了“高地”。如今,全球1/4以上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全国1/3以上的中高端钢丝绳、4/5的湿法净化磷酸、1/4的高品质磷肥产自贵州。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贵州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重点培育的十大工业产业均突破千亿元大关。

  展望未来,贵州将持续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谌贻琴表示,贵州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责任编辑:刘江)

【喜迎党的二十大特刊】贵州书写减贫精彩篇章

2022-10-14 07:36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