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喜迎党的二十大特刊】医卫事业呵护社会健康发展

2022年10月14日 07:23   来源:经济日报   

  观众在2022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展厅了解5G远程医疗。新华社记者 熊琦摄

  医疗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推动医改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医改取得显著成效。

  这10年,我国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国家卫健委通过推广预约诊疗、多学科诊疗,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和智慧医院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截至目前,全国50%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已开展预约诊疗服务,超过4800家医院能提供精准的分时段预约诊疗。针对“诊断难”问题,2000多家医院可提供多学科诊疗的服务模式。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是破解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的有力手段。10年来,我国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推动构建有序的就医和诊疗新格局。启动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十四五”期间还将建设120个左右的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相关专科的诊疗水平,缩小与全国先进水平的差距,大幅减少跨省、跨区域就医人群。

  同时,以医联体建设为重点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先后组织在4个直辖市和317个地级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在32个省份的118个城市开展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在827个县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

  这10年,我国加强全民医疗保障制度顶层设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医疗保障需求。截至2021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人,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为80%和70%左右,基金年收支均超2万亿元、惠及群众就医超40亿人次,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等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医疗保障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10年,我国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破解群众看病贵问题。自2018年以来,我国已开展7批全国药品集采,共覆盖294种药品,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50%,前6批集采累计节约医疗费用超2600亿元,第7批集采预计每年将节约185亿元。不仅如此,近年来,国家医保目录谈判力度不断加大,逐步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范围。2021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品种增至2860种,67种谈判药品平均降价62%。截至2021年底,14.2万家医药机构供应谈判药品,国谈药全年累计惠及患者1.4亿人次、减负1500亿元。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由2012年的34.34%下降到2021年的27.7%。

  近年来,以健康为中心的医改导向更加突出。我国以大健康理念为引领,把预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慢性病健康管理,改革完善疾控体系,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开展医养结合,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方式和工作模式不断创新。

  展望未来,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把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持续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佳佳)

  中医药产业迎来春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其中,中医药产业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服务更公平、更可及、更便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0年来,在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在中药产业发展、中药质量提升、中药科技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亮眼成绩。

  中药产业快速发展。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实施中药标准化项目,加强中药生产全过程质控;中药制药装备优化升级,促进产业智能、绿色发展。目前,以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商业为纽带、中药工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根据全国医药工业统计数据,中药工业主营收入由2012年的515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近7000亿元。

  中药质量不断提升。完成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摸清了中药资源家底;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及替代品研究取得突破,生态种植加快推广,中药追溯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中药科技创新不断深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等部门持续加大中药的科技投入,加强道地药材、中药炮制、质量保障、新药研发等方面的研究;积极配合国家药监局改革完善符合中医药规律的中药审评审批制度,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进一步激发了中药科技创新的活力。

  随着《“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出台,中医药文化正在进一步深入到千家万户、走向世界各地,中药产业也迎来发展的黄金期。未来,要围绕中药种植、研发、生产、使用全过程,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促进中药质量的提升,深化循证研究,更好彰显中药临床价值,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佳佳)

  河北秦皇岛海港区秦皇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帮助老人做康复训练。 曹建雄摄(中经视觉)

  在位于江西赣州章贡区的江西海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生产小型医用制氧机。胡江涛摄(中经视觉)

  【我这十年】  

  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居民赵海:

  好政策让生活充满阳光

  我叫赵海,是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人。6年前,家里条件还不错,住楼房、开轿车、有存款。然而,一场疾病彻底打破了我家原本平静的生活。  

  2017年8月末,我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髓性白血病,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血液疾病,本地医院建议我立即前往省级医院就诊。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治疗,我的病情虽然得到控制,但是入院20多天,光治疗费用就垫付了3万多元。接下来,我每年还要有三四次住院治疗。

  这种情况下,医疗费用怎么报销、能报多少,成了我家最关注的事儿。回到虎林,我带着哈医大二院的诊断书、出院证明、费用清单等一系列手续来到虎林医保机构报销时,工作人员告知我还要出具治疗病历。当时,病历需要出院15天后才可出具,等拿到手,20多天又过去了。当我拿着所有材料再次来到医保机构,直到报销款入账,已经是4个月之后了,按照比例,那一次我只报销了4000多元。

  上个月我去哈医大二院治疗,只需带着我的社会保障卡,费用报销在医院当时就办结了,而且报销比例提升到了70%。同样的住院费用,短短几年时间,报销额就涨到了原来的两三倍!回想起第一次跑报销的情景,我觉得现在的医保政策真是越来越好了。

  其实,我最高兴的不光是办事流程简化和报销比例翻倍,而是吃药问题得到了解决。我的病需要终身服用化疗药和扶正药,患病初期,一年的吃药费用就要七八万元,所以,我和病友们一直期盼着这类药品有朝一日能够纳入医保。终于,2019年好消息传来,我们必需的一种化疗药正式纳入国家医保。我的药费大幅度降至每年两万元左右,买药也方便了,只需向我们本地人民医院提出申请,一周左右就能收到药品。2019年我还通过了慢性病鉴定,扶正药每年还能再报销50%。

  这几年国家医保政策不断调整,给了我生活的希望和动力。现在,我的病情已经基本稳定,有时还可以短时间地做些力所能及的零活儿。我的心态也越来越好,而且带动了身边的许多病友积极治疗,我还受哈医大二院主治医生的邀请,为新病友们讲述我的抗癌经历。

  经济压力缓解了,有病咱不怕了,是医保政策让我的生活充满阳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维维整理)

(责任编辑:刘江)

【喜迎党的二十大特刊】医卫事业呵护社会健康发展

2022-10-14 07:23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