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型装备制造厂数控铣工迟海:职业教育成就“金蓝领”

2022年10月11日 05:28   来源:经济日报   

  作为一名产业工人,我深刻感受到职业教育10年来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后浪”通过职业教育投身产业报国,青春理想得以绽放。

  职业教育,塑造了我的人生轨迹。2003年,我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产业工人为目标,考入齐齐哈尔一重技师学院,学校的定向专业规划及一系列实践学习,为我此后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2006年,我以优异成绩从技校毕业,以中级工职称进入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开启了我作为一名产业工人的职业生涯。

  职业教育,提升了我的成长空间。近年来,公司为了促进技能人才水平提升,规定参与技能竞赛获奖的职工可以破格提升技能职称等级。一大批青年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公司与职业院校联合组织的学习班来提升技能水平,学数控工艺、学编程、学先进刀具使用等,我就是其中一员。我一边苦练技术技能,一边坚持以函授形式学习直至拿到本科学历。我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劳动竞赛等活动,2010年获得高级工职称后,还参与各种市级、省级数控技能比赛,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荣获齐齐哈尔市、黑龙江省技能大赛铣工组前三名。两年间,我从高级工连续破格晋级为高级工人技师职称,成为当时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之一。

  职业教育,让“前浪”“后浪”共同进步。随着对青年产业工人的培养逐步升级,中国一重引入了政府、学校、企业联办的“新型学徒制”,做到了“将教师请进直播间,把师傅带到机床旁”,为企业技能工人获得新知识、增长新技能创造了更为便捷的条件。通过平台的搭建,我所带领的7名操作者中有6人成为重点设备主技工。针对我们这些“前浪”在编程软件运用方面的短板,“后浪”积极为我们补课。我们是师徒,也是朋友,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很快乐。同时,通过企业与高校彼此邀请授课常态化,我也和很多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成为了朋友,一起优化课程、讨论方案,让职业教育在产业一线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每次回到母校,我都会被职业教育工作的迅速发展所震撼。当年的实践车间早已换上了先进的设备,多个车间内同步进行着数控实习操作,学生有机会参与大师工作室,共同钻研前沿技术,融会贯通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技术。我读书时,经历了从传统机床到数控技术的跨越,如今更年轻的产业工人们,实现了从手动数控到数字化升级的转型。看着校园内发生的变化,我不禁心生羡慕,也倍感自豪。

  所有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随着国家高质量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需求日益提升,各行各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规模越来越大。职业院校不仅开设了汽车维修、焊接技术等传统学科,还有电子商务、休闲体育服务等新专业。10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走进职业院校大门,工匠精神越来越深入青年技工心中。伴随职业教育大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青年人成长为“金蓝领”,投身于制造强国的建设中,贡献无悔的青春汗水。(经济日报记者 覃皓珺 吴 浩整理)

(责任编辑:冯虎)

闁告帒妫旈棅鈺呭礆鐢喚绐�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型装备制造厂数控铣工迟海:职业教育成就“金蓝领”

2022-10-11 05:28 来源:经济日报

  作为一名产业工人,我深刻感受到职业教育10年来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后浪”通过职业教育投身产业报国,青春理想得以绽放。

  职业教育,塑造了我的人生轨迹。2003年,我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产业工人为目标,考入齐齐哈尔一重技师学院,学校的定向专业规划及一系列实践学习,为我此后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2006年,我以优异成绩从技校毕业,以中级工职称进入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开启了我作为一名产业工人的职业生涯。

  职业教育,提升了我的成长空间。近年来,公司为了促进技能人才水平提升,规定参与技能竞赛获奖的职工可以破格提升技能职称等级。一大批青年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公司与职业院校联合组织的学习班来提升技能水平,学数控工艺、学编程、学先进刀具使用等,我就是其中一员。我一边苦练技术技能,一边坚持以函授形式学习直至拿到本科学历。我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劳动竞赛等活动,2010年获得高级工职称后,还参与各种市级、省级数控技能比赛,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荣获齐齐哈尔市、黑龙江省技能大赛铣工组前三名。两年间,我从高级工连续破格晋级为高级工人技师职称,成为当时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之一。

  职业教育,让“前浪”“后浪”共同进步。随着对青年产业工人的培养逐步升级,中国一重引入了政府、学校、企业联办的“新型学徒制”,做到了“将教师请进直播间,把师傅带到机床旁”,为企业技能工人获得新知识、增长新技能创造了更为便捷的条件。通过平台的搭建,我所带领的7名操作者中有6人成为重点设备主技工。针对我们这些“前浪”在编程软件运用方面的短板,“后浪”积极为我们补课。我们是师徒,也是朋友,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很快乐。同时,通过企业与高校彼此邀请授课常态化,我也和很多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成为了朋友,一起优化课程、讨论方案,让职业教育在产业一线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每次回到母校,我都会被职业教育工作的迅速发展所震撼。当年的实践车间早已换上了先进的设备,多个车间内同步进行着数控实习操作,学生有机会参与大师工作室,共同钻研前沿技术,融会贯通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技术。我读书时,经历了从传统机床到数控技术的跨越,如今更年轻的产业工人们,实现了从手动数控到数字化升级的转型。看着校园内发生的变化,我不禁心生羡慕,也倍感自豪。

  所有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随着国家高质量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需求日益提升,各行各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规模越来越大。职业院校不仅开设了汽车维修、焊接技术等传统学科,还有电子商务、休闲体育服务等新专业。10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走进职业院校大门,工匠精神越来越深入青年技工心中。伴随职业教育大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青年人成长为“金蓝领”,投身于制造强国的建设中,贡献无悔的青春汗水。(经济日报记者 覃皓珺 吴 浩整理)

(责任编辑:冯虎)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