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奋力书写首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精彩篇章——专访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

2022年09月23日 05:55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杨学聪 韩秉志

更多报道请扫二维码

  今年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经开区”)建设30周年,经济日报推出的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度调研报道《亦庄探新》,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勇担国家战略使命,奋力书写首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精彩篇章。

  记者:30年来,北京经开区从一片阡陌乡村变身为一座现代化新城。请问,如何评价北京经开区过去30年的发展?

  靳伟:30年来,经开区始终遵循以党的建设为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道、以承担国家战略为使命、以开放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这条主线,乘势而上、砥砺前行,从一片阡陌乡村变身为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在京华大地上书写下了首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彩篇章。

  区域综合实力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3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5%,地均工业产值接近1700万元/亩,企业规模超过7万家,94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138个项目入驻,在全国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位列第三,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始终坚持“高点定位”,涌现出一批掌握技术话语权的突破性成果和掌握市场话语权的优质企业,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劳动生产率达66万元/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75件,人才贡献率达到63.35%,实现全国领先。单位GDP能耗0.1吨标准煤,单位GDP水耗保持在4立方米以内,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创新勇攀高峰。切实承担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使命,围绕成果转化、政策协同、载体建设、成果共享等关键环节,持续深化“三城一区”联动机制,围绕创新链产业链部署人才链,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创新活力不断释放。2017年以来累计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600项,产学研合作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超1200项。

  深化改革成效显著。经开区3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改革史。始终以自我革新的精神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围绕“小政府、大社会、专业化”持续激发内在活力,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提供了集成制度改革与创新的红利,“放管服”改革举措全国领先,并为探索高效政府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创新模式。

  民生福祉水平全面提升。始终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坚定实践“每发展前进一步,民生改善就跟进一步”,教育服务体系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全覆盖,区域医疗卫生体系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住房保障体系不断丰富完善,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提升,真正做到了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记者:在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程中,北京经开区是“三城一区”中的“一区”,承担北京高端制造业压舱石的重任,北京对经开区有哪些期待?

  靳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端制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根本要求是高质量发展,经开区作为北京高端制造业主战场,是稳住全市经济大盘的重要力量,更要坚持“五子”联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巩固壮大以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根基,建设具有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当好北京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重点是要落实好四方面工作。

  积极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加快构建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实施集成电路领域重点项目,优化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模式;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体系,全力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制定技术标准和先行试点政策,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聚焦信创产业自主可控生态,推动上下游产业关键环节全覆盖。

  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产业集群。抢占高精尖产业制高点,不断提升规模和效益,推动产业协同创新、跨界融合、群体跃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芯”“网联车”“创新药”“智能造”,建设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培育要素集聚的创新磁场。聚焦主导产业“硬技术”创新需求,适应创新范式演变趋势,壮大主导产业创新梯队,构筑“核心技术攻坚行动”综合平台、开放型创新资源集聚平台和国际赛事峰会交流平台,形成加速迭代的创新生态。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标最优,接轨国际,着力推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构建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营造更加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和国际化发展环境。

  记者:目前,亦庄新城规划正在逐步推进中,北京市对这座新城有哪些期许?

  靳伟: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精神,认真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我们围绕打造北京改革开放新高地和富有科技魅力的产业新城,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规划建设管理,提升科技赋能城市治理,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经开区产城有机融合、互为促进,树立基本没有“大城市病”的标杆。为此,经开区要重点完成好五项任务:

  严格落实亦庄新城规划。坚决维护亦庄新城规划严肃性,发挥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战略引领和先导作用,推动资源要素调整优化和科学重组,科学实施减量提质,加快城市有机更新,促进空间格局优化和均衡协调发展,系统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构建外联内畅的综合交通系统。坚持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加快道路和轨道交通建设,提前布局智能交通系统,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构建安全高效的资源能源支撑体系。坚持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能源供给,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优化能源结构,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建成绿色能源供给网络,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资源能源保障水平。

  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充分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赋能城市管理、支撑社会治理,及时回应百姓呼声、时刻把握百姓需求,下足“绣花功夫”,更多关注管理细节、更多体现城市的关爱与温暖,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精准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深化推进产城融合。积极引入优质教育、医疗和文化资源,建设以“区级—街区级—社区级”三级公共文化设施为主、企业运营文化设施为补充的“3+N”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持续优化宜居生态、生活环境,打造“人、城、境、业”高度契合的美好城市图景,不断提升亦庄新城综合承载能力。(经济日报记者 杨学聪 韩秉志)

(责任编辑:王炬鹏)

奋力书写首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精彩篇章——专访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靳伟

2022-09-23 05:55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