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电影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科幻大片

2022年08月13日 06:05   来源:经济日报   

  这个暑期档,电影市场刮起科幻风。影片《独行月球》上映10天总票房就突破20亿元。此外,《明日战记》《冲出地球》《外太空的莫扎特》等不同类型的科幻题材都对票房贡献不小。可以看出,电影市场对科幻题材期望很高。

  比票房数据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尝试在作品中融入科幻元素。以《独行月球》为例,尽管有人说它不够科幻,但不可否认,整部影片科技元素丰富,特效和场面壮观,显示了国产电影的创作实力和巨大潜力。特别是影片把科幻和娱乐很好结合,是对科幻题材的深入探索,也是电影类型多元化的一次创新尝试。

  暑期档电影市场的科幻热看似异军突起,实则是厚积薄发。其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科技水平的增强。特别是以航天事业为代表的高精尖技术迅猛发展,为国产电影科幻题材创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幻电影的发展还受益于政策扶持。2020年,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了《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10条政策措施。在政策支持下,科幻电影创作迎来黄金机遇期,有望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

  科幻热背后是国产电影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独行月球》全片特效镜头近2000个,占全部镜头的95%以上,没有高、精、尖的软硬件技术实力作支撑,就无法带给观众新鲜震撼、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科幻电影的发展带动了电影技术水平全面提升。

  科幻热背后是中国电影工业实力不断夯实。《独行月球》为了模拟真实月面,在6000平方米的影棚中铺设200吨沙石模拟月面粉尘,100%实景搭建月球基地。影片中的月球车融入了材料学、机械学、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的智慧。随着我国电影工业化水平进步,从灯光到服化、道具,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已经逐渐形成一套严格的标准和专业人才体系,为建立更为良性的产业生态打下坚实基础。

  科幻电影是电影类型中的重要分支,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过去一段时间,受投资规模、制作能力、技术水平、创作经验等方面的制约,我国电影市场科幻题材相对匮乏。相比国外每年层出不穷的科幻大片,中国的科幻电影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缺少颠覆性、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爆款佳作。中国电影要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一定要补齐科幻电影这块短板。

  科幻电影够不够“硬核”,不仅取决于技术高度,更取决于思想艺术高度。我国电影产业越来越成熟,在技术水平和工业化方面突飞猛进,下一步,还需要增强软实力。一方面,为电影市场输送懂科学的人才。不仅编剧、导演等电影人要提高科学素养,还要建立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吸纳专家院士和科技工作者参与进来,在创作上形成科学严谨、敢于想象、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中国科幻电影必须坚持“本土化”的创作道路。简单模仿国外,照搬西方模式不可能有持久生命力。《独行月球》中“大难之下仍有大爱”的故事情节是中国情怀的动人体现;《流浪地球》通过传递中国价值观和对于人类共同未来的理解赢得了海外市场的认可。科幻电影蕴含着对生命、宇宙、未来的思考,这些人类共通的语言如果能与中国文化、科学相结合,一定会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姜天骄)

(责任编辑:王炬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电影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科幻大片

2022-08-13 06:0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这个暑期档,电影市场刮起科幻风。影片《独行月球》上映10天总票房就突破20亿元。此外,《明日战记》《冲出地球》《外太空的莫扎特》等不同类型的科幻题材都对票房贡献不小。可以看出,电影市场对科幻题材期望很高。

  比票房数据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尝试在作品中融入科幻元素。以《独行月球》为例,尽管有人说它不够科幻,但不可否认,整部影片科技元素丰富,特效和场面壮观,显示了国产电影的创作实力和巨大潜力。特别是影片把科幻和娱乐很好结合,是对科幻题材的深入探索,也是电影类型多元化的一次创新尝试。

  暑期档电影市场的科幻热看似异军突起,实则是厚积薄发。其背后是国家综合实力、科技水平的增强。特别是以航天事业为代表的高精尖技术迅猛发展,为国产电影科幻题材创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科幻电影的发展还受益于政策扶持。2020年,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了《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10条政策措施。在政策支持下,科幻电影创作迎来黄金机遇期,有望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

  科幻热背后是国产电影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独行月球》全片特效镜头近2000个,占全部镜头的95%以上,没有高、精、尖的软硬件技术实力作支撑,就无法带给观众新鲜震撼、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科幻电影的发展带动了电影技术水平全面提升。

  科幻热背后是中国电影工业实力不断夯实。《独行月球》为了模拟真实月面,在6000平方米的影棚中铺设200吨沙石模拟月面粉尘,100%实景搭建月球基地。影片中的月球车融入了材料学、机械学、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的智慧。随着我国电影工业化水平进步,从灯光到服化、道具,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已经逐渐形成一套严格的标准和专业人才体系,为建立更为良性的产业生态打下坚实基础。

  科幻电影是电影类型中的重要分支,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过去一段时间,受投资规模、制作能力、技术水平、创作经验等方面的制约,我国电影市场科幻题材相对匮乏。相比国外每年层出不穷的科幻大片,中国的科幻电影无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缺少颠覆性、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爆款佳作。中国电影要大规模走向国际市场,一定要补齐科幻电影这块短板。

  科幻电影够不够“硬核”,不仅取决于技术高度,更取决于思想艺术高度。我国电影产业越来越成熟,在技术水平和工业化方面突飞猛进,下一步,还需要增强软实力。一方面,为电影市场输送懂科学的人才。不仅编剧、导演等电影人要提高科学素养,还要建立科幻电影科学顾问库,吸纳专家院士和科技工作者参与进来,在创作上形成科学严谨、敢于想象、大胆创新的良好氛围。

  另一方面,中国科幻电影必须坚持“本土化”的创作道路。简单模仿国外,照搬西方模式不可能有持久生命力。《独行月球》中“大难之下仍有大爱”的故事情节是中国情怀的动人体现;《流浪地球》通过传递中国价值观和对于人类共同未来的理解赢得了海外市场的认可。科幻电影蕴含着对生命、宇宙、未来的思考,这些人类共通的语言如果能与中国文化、科学相结合,一定会碰撞出绚烂的火花。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姜天骄)

(责任编辑:王炬鹏)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