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多国宣布了年内新一轮加息决定。其中,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尚未摆脱美欧货币超发引起的高通胀冲击,又饱受美国激进加息引发的资本外流、债务问题困扰,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
在美国再度宣布加息之后,从西欧到南美,从南亚到大洋洲,跟进加息成为各国不约而同的决定。8月2日,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央行)宣布今年以来第四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1.85%,同时上调外汇结算余额利率50个基点至1.75%。3日,巴西中央银行宣布年内第四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13.75%。4日,英格兰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1.25%上调至1.75%,这是自去年12月份以来英国央行第六次加息。5日,印度央行宣布本财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第三次加息,将基准利率提高50个基点至5.4%。
不断加剧的通胀压力已成为多国央行的头号“敌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数据显示,自2021年7月份以来,全球至少有75家央行提高了利率。有分析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通胀居高不下、增长依旧乏力的背景下,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来对抗通货膨胀将明显减缓全球经济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新兴市场国家利率的平均涨幅约为发达经济体的两倍左右,这表明通胀对它们的打击更大,若再叠加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的冲击,这意味着其面临的资本外流和债务问题较发达经济体更为严重。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正面临严峻的资本外流形势。美国当局激进加息迅速推升美元指数,在新兴市场国家的风险资金借机抛售资产加速外流。8月3日,国际金融协会(IIF)公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份,新兴市场连续5个月遭遇投资组合资金净流出,总额累计超过390亿美元。这成为自2005年以来新兴市场连续资金净流出时间最长的纪录,也与美联储3月份启动加息并不断加速收紧的时间线相吻合。IIF有关人士分析指出,近期资金流动的大部分动力可归因于美元(汇率)。不仅如此,几乎所有发达经济体的长期政府债券收益率都大幅上升,这对资金规避风险的偏好产生明显影响。
资本外流加剧了新兴市场国家本币贬值,引起连锁反应。尽管一些央行努力试图减缓本币贬值,但在美联储不断释放鹰派加息,美元随之一路飙升的情况下,包括欧元、印度卢比、智利比索和斯里兰卡卢比在内的多种货币兑美元汇率今年都触及历史新低。货币贬值带动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膨胀,在有关国家和地区引发了诸如外汇短缺、通胀加剧、财政赤字增加和政局不稳社会动荡等“副产品”。IMF在7月中旬曾警告,超过30%的新兴市场国家和60%的低收入国家已经处于或接近过度负债的状态。有关国家和地区为应对危机采取加息等紧缩政策会进一步提升借贷成本,偿债将成为沉重的负担,企业活动和家庭消费也可能进一步下滑。
当前,美国经济已陷入技术性衰退,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却未有转向迹象,这使得美国经济迅速降温,加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态势越发清晰。有分析指出,世界经济增长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表现出“因美而起,因美而衰”的特征,这反映出美国在当下只愿享受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红利”,却不愿承担相应责任的体制性问题,这正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亟待纠正的痼疾之一。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连 俊)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