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腿脚不便,平时下楼散散步,一想到要爬楼梯就头疼。”在北京潘家园街道的老楼加装电梯后,75岁的居民刘士雄再也不为下楼发愁了。“我们现在坐电梯是刷卡上梯,很方便,特别满意。”
7月14日,在“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首站采访中,刘士雄老先生向记者说出了上述心里话。
讲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前后的变化,刘士雄老先生说话声音很洪亮。生活的改变,让他感受到,政府将为百姓办实事放在心上,落到实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刘士雄老先生回忆说,当初小区在开展居民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从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发动群众搭建多方交流平台,积极参与加装电梯的民主协商,居民的很多意见在改造工作中得到吸纳。
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大家商量,通过民主协商推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事实上,不仅仅是老旧小区改造,在解决停车难、住房保障等老百姓身边事、关心事的过程中,都少不了民主协商在其中发挥作用。
围绕民生关切的话题,2018年7月,北京市政协提案委会同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务服务局,首次策划组织了五期“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系列协商直播访谈节目。此后的四年里,紧紧围绕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不断固化一年一季的常态协商机制。
这一系列协商直播访谈节目突出民生题材,反映群众诉求,推动解决提案中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北京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吴大仓以去年的五个议题为例介绍:在“接诉即办”方面,着力解决精准派单,市区街道(乡镇)三级联动,接派办全流程考评,推动接诉即办立法和建立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机制。
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方面,着力解决房产证“办证难”“时间久”问题,简化申报改造机制,“十四五”期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亿平方米,加装电梯1000部以上。
在强化停车管理方面,年内新增43处停车场,7000余个停车位,推广停车动态查询和预约系统,规范管理路侧电子停车。
在丰富学生课后服务方面,今年解决“课后2小时”辅导,本着自愿原则,着力解决家庭看管有困难的低龄学生群体的暑期托管服务,开放图书馆、阅览室、操场,拓展兴趣爱好。
在加大养老服务方面,年内新建1000家助老餐点、覆盖2000个社区,养老驿站由370家增加到500家,着力提升养老机构护理员薪酬待遇等。
其中,在首都住房和城乡建设这一重要民生领域,政协提案同样是民声、民意、民情反映的重要渠道。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国伟介绍,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共承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案142件,主办47件,会办85件。在这些提案中,城市更新及老旧小区改造类43件,物业管理服务类40件,住房保障管理类11件,房屋市场及租赁管理类5件。截至目前,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承办的会上政协提案已全部办结。
在张国伟看来,“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访谈节目通过提案办理“面对面”,与委员代表沟通“心贴心”,使提案办理成为解决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的“助推器”。
“去年有委员提出,北京市青年人与公共服务人员面临住房困难问题,我们对此高度重视并加大研究力度,对市政府提出相关建议。”张国伟介绍,今年北京市政府专门出台《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实施方案》,提出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套(间)。今年要筹集建设15万套,重点解决青年人与公共服务人员的住房难问题。
直面这些社会现实问题,难免在交流中会有“观点碰撞交锋”时刻。如果遇到“观点碰撞交锋”,提案办理部门会如何处理?张国伟在回答中国经济网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时表示,针对委员和市民提出的比较复杂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北京住建委会借助节目的全媒体平台优势,向委员代表和市民群众真诚地做好解释说明,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对策措施。“比如,有委员提出扩大公租房的保障范围,我们也跟委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将提案办理从“幕后”搬到“台前”,以公开促协商;直面社会现实问题,在交流中“观点讨论碰撞”……“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得到市民热情参与,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今年8月中旬,北京市政协提案委会还将围绕民生关切的话题,组织四期“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期待通过这档面对面的直播访谈节目,助力解决群众身边更多的“急难愁盼”问题,画好民主协商对话“同心圆”。(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责任编辑:苗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