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题为“绿色与数字化——中德友城互利合作新动能”的中德友城论坛顺利举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副会长鄢东,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山东省副省长凌文,德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吕帆、巴伐利亚州国务部长胡默尔、杜伊斯堡市市长代表克拉布恩等线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德友协会长、前驻德大使史明德和德中友协联合会副主席埃伯巴赫在闭幕式做总结发言。
福建省常务副省长郭宁宁、湖北省副省长赵海山、广东省副省长张新、重庆市人大副主任莫恭明,德国莱法州国务秘书拉布、石荷州经济部长布赫霍茨、杜塞尔多夫市市长凯勒、汉堡市政府办公厅主任倪科瑞、明登市市长耶克、巴符州驻华代表魏博等来自中德8对友好省州和3对友好城市的地方政府、外事部门等代表分别发言。宝马、大众、思爱普、山东重工、科大讯飞、新华三和阿里云等16家中德企业负责人和代表以线上或视频形式作专题发言,畅谈中德友好互利合作硕果与新机遇。中德各界人士约300人线上出席活动。
林松添表示,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50年前,两国领导人富有政治智慧和远见,建立了两国外交关系;进入新世纪,中德关系实现了“三级跳”,建立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德、中欧半个世纪的交往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双方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发展利益深度融合,符合中德和中欧人民的共同利益,这充分表明,只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平等互利,东西方就可以和平相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林松添积极评价中德友城构筑了中德人民友好的强劲纽带,表示愿同德方一道,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为中德地方政府特别是友城、企业之间开展友好交流与互利合作搭建更多平台。
吴恳表示,中德建交50年谱写了一个共同发展、相互成就的成功故事。尽管两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但双方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共同利益远多于分歧。地方合作一直是中德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中国“十四五”规划和德国绿色能源转型和数字化发展相契合,两国存在新的合作机遇,地方合作大有可为。
吕帆表示,德中建交50年是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的50年。德中都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各自经济。德中地方政府将在实现新能源转型和数字化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胡默尔表示,举办中德友城论坛为庆祝德中建交50周年提供了很好机会。巴伐利亚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历史悠久,中国是巴州在全球最重要的贸易伙伴。1500家巴伐利亚公司与中国保持业务联系。众多中国企业在巴州投资取得成功。巴州高度重视与山东省和广东省的友好省州关系,期待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新能源技术等领域与中国伙伴加强互利合作。
德国企业界人士在“绿色合作”与“数字化合作”分论坛上纷纷表示看好中国大市场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表达了愿继续扎根中国开拓市场的信心。思爱普全球高级副总裁柯曼表示,在思爱普投身中国市场的30年中,我们观察到中德两国在贸易、投资和行业发展方面进行了密切交流和广泛合作,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中德两国将继续发展双边关系,同时思爱普将继续在中国市场发挥重要作用。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表示,宝马着重提升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中国与德国在绿色技术和循环经济方面拥有巨大互补性,未来宝马将与中方供应商和经销商深化合作,继续推动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此外,中德友好省州和城市负责人及代表在论坛上回顾各自友好交往历史、总结交流成果、展望合作机遇,积极肯定友城合作是国家之间人民友好交往、经贸互利合作与文明互鉴的重要舞台,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为深化中德民间友谊与合作所做积极工作,期待在绿色低碳、数字化等领域深化互利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健康危机、推动多边和全球治理等领域的合作做出更多贡献。(经济日报驻柏林记者 陈希蒙)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