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上新”潮涌大湾区

2022年06月16日 05:35   来源:经济日报   刘 亮

  沉睡多年的香港沙头角区域开禁,澳门首个标准中药厂建成,广州出台首部“元宇宙”扶持政策,深圳宣布建设国际风投创投街区,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开始主缆施工,碳化硅芯片制造项目启动……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近期的一系列“上新”之作。在国际媒体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报道中,“新(new)”是最频繁出现的关键词。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三周年,盘点三年来大湾区的发展,源源不断的“上新”是最生动的写照。

  一款产品从图纸设计到制成模具需要多久?同等工艺参数下,硅谷的耗时是两周,粤港澳大湾区的答案是1天。图纸设计代表创新能力,模具制成显示产业实力,高科技与高效率在大湾区完美衔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大湾区在100个创新集群中排名第二位。整个大湾区拥有50多家“独角兽”企业,1.5万家投资机构,数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前海的股权交易中心网站上,中小企业成长服务包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找政策”“找场地”“找人才”“法律支持”“商业模式企划”。在大湾区创业的港澳青年们流行这样的说法——“只要你有idea,大湾区分分钟变现”。正是创新驱动的强劲动力,支撑着一个个“上新”项目陆续而来。

  15226亿元人民币,这是香港实时支付结算系统1天的成交量,“日进斗金”已经不足以形容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丰厚红利。“深港通”、债券“南向通”、“跨境理财通”等措施落地实施,人民币成为粤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港澳居民通过代理见证开立内地银行个人账户超18万户,内地的移动支付应用场景进驻港澳,大湾区居民享受跨境金融服务更加便利。标准引领融合走向深入,大湾区制定首批“湾区标准”清单,涵盖中医药、粤菜等23个领域70项标准。在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领域,广东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30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资金融通、标准贯通、人员流通,融合效应带给大湾区更充沛的“上新”动能。

  大湾区的“上新”洋溢着青春活力。“鼓励青年参与大湾区建设”,这是香港70多个青年团体在行政长官选举期间联合提交的建议之一。参与大湾区建设,正成为越来越多港澳青年的自觉行动。前海的深港青年梦工场、横琴的澳门青年创业谷、南沙新区的创享湾,这些地方都是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大本营。在大湾区,要想为一个创新创业基地注册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实属不易,已经登记在册的产业孵化器就有1000多个。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政策落实落地,吸引了很多港澳青年报考。大湾区内地城市本身就是年轻人富集的城市,粤港澳三地又有着共同的方言民俗,青年之间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大湾区更美好的未来。

  “上新”,大湾区!建设世界一流湾区的心气在“上新”中激荡,“一家亲”的其乐融融在“上新”中升华,新时代的复兴盛景在“上新”中铺展。我们有理由期待,大湾区在下一个三年将会更新更靓!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亮)

(责任编辑:冯虎)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上新”潮涌大湾区

2022-06-16 05:3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沉睡多年的香港沙头角区域开禁,澳门首个标准中药厂建成,广州出台首部“元宇宙”扶持政策,深圳宣布建设国际风投创投街区,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开始主缆施工,碳化硅芯片制造项目启动……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近期的一系列“上新”之作。在国际媒体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报道中,“新(new)”是最频繁出现的关键词。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三周年,盘点三年来大湾区的发展,源源不断的“上新”是最生动的写照。

  一款产品从图纸设计到制成模具需要多久?同等工艺参数下,硅谷的耗时是两周,粤港澳大湾区的答案是1天。图纸设计代表创新能力,模具制成显示产业实力,高科技与高效率在大湾区完美衔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大湾区在100个创新集群中排名第二位。整个大湾区拥有50多家“独角兽”企业,1.5万家投资机构,数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前海的股权交易中心网站上,中小企业成长服务包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找政策”“找场地”“找人才”“法律支持”“商业模式企划”。在大湾区创业的港澳青年们流行这样的说法——“只要你有idea,大湾区分分钟变现”。正是创新驱动的强劲动力,支撑着一个个“上新”项目陆续而来。

  15226亿元人民币,这是香港实时支付结算系统1天的成交量,“日进斗金”已经不足以形容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丰厚红利。“深港通”、债券“南向通”、“跨境理财通”等措施落地实施,人民币成为粤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港澳居民通过代理见证开立内地银行个人账户超18万户,内地的移动支付应用场景进驻港澳,大湾区居民享受跨境金融服务更加便利。标准引领融合走向深入,大湾区制定首批“湾区标准”清单,涵盖中医药、粤菜等23个领域70项标准。在医师、教师、导游等8个领域,广东以单边认可带动双向互认,3000多名港澳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注册执业资格。资金融通、标准贯通、人员流通,融合效应带给大湾区更充沛的“上新”动能。

  大湾区的“上新”洋溢着青春活力。“鼓励青年参与大湾区建设”,这是香港70多个青年团体在行政长官选举期间联合提交的建议之一。参与大湾区建设,正成为越来越多港澳青年的自觉行动。前海的深港青年梦工场、横琴的澳门青年创业谷、南沙新区的创享湾,这些地方都是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大本营。在大湾区,要想为一个创新创业基地注册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实属不易,已经登记在册的产业孵化器就有1000多个。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政策落实落地,吸引了很多港澳青年报考。大湾区内地城市本身就是年轻人富集的城市,粤港澳三地又有着共同的方言民俗,青年之间的合作交流奠定了大湾区更美好的未来。

  “上新”,大湾区!建设世界一流湾区的心气在“上新”中激荡,“一家亲”的其乐融融在“上新”中升华,新时代的复兴盛景在“上新”中铺展。我们有理由期待,大湾区在下一个三年将会更新更靓!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 亮)

(责任编辑:冯虎)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