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报告显示:五成网民担心手机App不安全

2021年12月29日 16:27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12月28日,360公司在京举办“开启数字安全元年——360集团战略发布会”。会上,由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与360联合制作的首份《中国大安全感知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发布。

  “网络安全、数字安全是托起数字文明的底层逻辑。”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中心主任田丽说。

  当前,随着5G、云计算、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安全问题从传统安全领域向非传统安全领域拓展,需要构建起“大安全”意识来应对未来数字时代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

  报告指出,我国公众整体安全感良好,公众能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保持信任、积极的态度。其中,公众安全心理得分均值最高,反应出较为阳光向上的心理状态。在高新科技领域,调查显示公众具有较高期待与信心,体现出公众对科技秉持友善态度,愿意接受新技术带来社会变革且对未来充满期待。

  然而,由于高新技术带来的变革也充满未知,公众也存在一些安全顾虑。具体来看,公众对区块链、虚拟现实的安全性评价较低,而对智能穿戴设备的安全性评价最高。在不同类别的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价方面,人工智能的安全性评价最高,为3.39;终端设备的安全性评价最低,仅为2.87。可见,未来需要加大安全性研发与投入,并需要加强相关领域的安全科普以满足公众对未来高新技术的求知渴望与安全心理需要。

  在数字环境方面,公众呈现出的担忧较多,安全感较弱。报告显示,数字环境安全感评价的均分仅为2.73,公众表示对于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担忧最多,体现为对隐私泄露、网络诈骗、网络系统安全、网络攻击等问题的担忧。其中,有6成公众认为自己的信息在数字环境中有被泄露的风险,有7成公众感到算法能获取自己的喜好、兴趣从而“算计”自己,5成公众担心遭遇网络诈骗,4成公众担心网络世界信息繁杂谣言不断。

  此外,通过搜索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相关的微博热搜并进行词频分析,报告指出公众在于数字环境安全相关的话题上怀有持续负面情绪。基于此,未来数字安全领域的知识科普任重道远。

  基于公众对数字环境的态度分析,报告进一步梳理了公众在数字环境中面临的风险。调查结果显示,应用程序(App)是公众感知数字环境风险的首要来源,5成公众担心下载的手机客户端(App)不安全,仅有7.35%的公众认为自己下载、使用的手机应用程序(App)非常安全。

  近年来,关于手机App过度采集个人信息、盗刷、泄密等报道时有发生,这可能是造成公众担心下载的手机客户端(App)不安全的原因。在今年9-12月公众最为关注的20个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话题中,与隐私相关的话题为8个,可见“个人信息安全”与“隐私安全”也随之成为网民最为关注的话题。

  田丽认为,公众对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认知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层面,隐私、内容和行为安全等内容被反复讨论与佐证,但隐秘性更强的危害尚未能引起公众足够重视。

  发布会上,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也表示,随着元宇宙的到来,2022年人类也将迎来数字安全元年。他强调,数字化可以让整个人类社会更“聪明”,也可能让安全更“脆弱”。数字时代的安全问题已升级为大数据安全、云安全、物联网安全、新终端安全、网络通信安全、供应链安全、应用安全、区块链安全等八大挑战。

  对此,报告在结尾指出,未来需要加大数字安全科普力度,树立“大安全”理念,提升全民数字安全素养。

(责任编辑:张雪)

报告显示:五成网民担心手机App不安全

2021-12-29 16:27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