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以新发展理念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1年11月08日 05:27   来源:经济日报   

  新发展理念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近年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开创发展新模式等多个方面。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够进一步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新发展理念对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新发展理念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最坚强的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能够确保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正确方向,而且能够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支撑和推进力量。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区别于其他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区别于其他文明形态的关键。要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同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优势统一起来,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备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

  第二,有利于在多元文明中促进共同发展,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新内涵。人类文明呈多元多样化发展,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各种文明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因此,应当反对任何形式的“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新发展理念倡导的开放包容的文明发展新路径,既摒弃了傲慢和偏见,又破除了教条式的理解,为人类文明发展注入了新内涵,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弘扬多元文明、加强全球治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人类文明发展也必将更加精彩纷呈。

  第三,有利于拓宽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的路径,开辟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新发展理念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反映了历史规律和发展大势,具有一定普遍性和世界意义,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参考和先进的思想借鉴,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自身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打破“西方化=现代化”的思维定势,开辟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

  第四,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推动人类文明进入新境界。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新发展理念涵养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包含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涵,彰显了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关注和把握,其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进一步丰富了现代化的“理论谱系”,将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产生深远影响。

  新发展理念使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道路越来越宽广

  中国践行新发展理念,并且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文明对话,促进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使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道路越来越宽广。

  第一,以创新发展增强文明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科技自立自强是决定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使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结合起来,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加重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更加重视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可为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贡献,以创新发展增强文明发展的动力。

  第二,以协调发展补齐文明发展的短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着眼全局,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各类矛盾,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在补齐短板中增强发展后劲。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通过科学把握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和文明的整体性,有利于把对现代化道路和文明特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以协调发展补齐文明发展的短板。

  第三,以绿色发展夯实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如,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把污染防治置于三大攻坚战之一,把美丽中国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把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不可分割的生态系统,突破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二元对立的思维,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将有利于引领世界发展潮流,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以绿色发展夯实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第四,以开放发展推进文明发展的交流互鉴。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我国同世界的联系空前紧密,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都前所未有。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当代人类文明进步结合起来,使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发展之路,充分运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实现了我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顶住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逆流,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扩大对外开放,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近年来,开放发展理念不断开花结果,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决不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绝不走历史回头路,向世界呈现一个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更加自信开放的中国。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开放发展,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不会关起门来搞封闭运行,而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搞你输我赢,无意与任何国家打冷战热战,以开放发展推进文明发展的交流互鉴。

  第五,以共享发展提升文明发展的价值追求。

  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把“蛋糕”分好,推进区域、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以共享发展提升文明发展的价值追求。

  新发展理念为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新发展理念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既能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也会为促进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其一,注重创新发展,体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先进性。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主题、不竭动力,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近代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科技创新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全球范围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尽管还有些西方国家搞知识封锁,修筑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制造甚至扩大科技鸿沟,但必须认识到,创新发展是引领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破解一些重要的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

  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就新在注重创新驱动发展,把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面向未来,以新发展理念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要通过加快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推动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积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成果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推动人类文明向更高阶段迈进。

  其二,注重协调发展,体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系统性。

  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社会各个领域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系统,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马克思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研究并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范畴。只有保持整体和谐才能保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从来都是各领域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而不是零敲碎打、单兵突进的。当前,全球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带来发展可持续性下降、发展质量和效益偏低、生态环境恶化、社会不公等问题,必须加强协调、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就新在呈现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的状态,避免资本与劳动、生产与生态的对立,体现的是文明的整体性、协调性价值。面向未来,以新发展理念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要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全面性,推动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

  其三,注重绿色发展,体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持续性。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自然是生命之母,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从历史上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更替。全球生态系统脆弱,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和极端天气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实践证明,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老路是走不通的,也难以为继。

  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就新在揭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等,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体现了文明的持续性价值;新就新在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既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面向未来,以新发展理念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要正确把握生态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摒弃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引发生态环境破坏的西方现代化道路,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之路;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和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四,注重开放发展,体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包容性。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人类社会最终将从各民族的历史走向世界历史。开放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各种文明之间沟通、融合、共进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目前,依然有些西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为“筑墙”,利用疫情搞“去全球化”,鼓吹所谓“经济脱钩”“平行体系”,甚至搞唯我独尊、赢者通吃。但实际上应当认识到,一国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另一国必然失败,这个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国的共同成长和进步,面对矛盾和摩擦,协商合作、开放合作才是正道,单边主义是不得人心、损人不利己的。

  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就新在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相互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新就新在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发展潮流,体现文明的包容性价值。面向未来,以新发展理念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就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把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其五,注重共享发展,体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优越性。

  共享是人类社会的文明标尺。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文明成果的创造者和文明演进的推动者,人类文明本质上都是人民创造的文明。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在未来社会“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当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贫富差距扩大,公平问题突出,依然有些西方国家阻挠他国发展,搞技术封锁、科技鸿沟、发展脱钩。治理这些问题和乱象,必须坚持共享发展,推动各国加强发展合作、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就新在发展价值上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提升全球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促进公平普惠。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面向未来,以新发展理念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就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和促进人权,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不断增强世界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方面的共赢。

  (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丁晋清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符仲明)

以新发展理念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1-11-08 05:27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