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大兴机场临空区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市级第二批赋权落地及大兴机场临空区《总师制》方案实施情况。大兴机场临空区正通过一系列制度改革创新,助推临空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探索创新引领全球临空经济区创新发展新标杆建设的有效路径。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由部分重点功能区管理机构和区政府行使一批市级行政权力等事项的决定》中明确:2021年9月20日起,临空区(大兴)管委会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大兴组团内行使市级职权49项市级行政权力;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部分规划面积约50平方公里区域内行使56项行政权力,其中市级职权10项,区级职权43项,公共服务事项3项,涉及规自、住建、生态、水务等领域。
2020年11月17日,临空区第一批赋权清单得到北京市批复。82项行政权力下放,实现“临空经济区的事,临空经济区办”。按照大兴机场临空区发布的第二批赋权清单,下放到大兴机场临空区的105项行政权力,聚焦土地一级开发、建设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全过程,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缩短审批流程。
自第一批赋权以来,临空区(大兴)管委会在依法依规全面承接赋权事项的同时,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审批机制,全面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实现“一章对外”,极大提高审批效率。创新提出将区域评估、标准地、告知承诺、综合服务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实施,形成以“评估可共享、出让有标准、承诺即批复、全程包服务”为理念的项目全过程管理服务模式。在北京市首次提出将城建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社会事业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核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社会投资房屋建筑工程)纳入告知承诺审批范围,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将立项、工程规划许可合并办理,实行“一口受理、一张表单、承诺办理、并联审批”。
下一步,根据赋权情况,大兴机场临空区将及时调整权力清单和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修订办事指南,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宣传解读,确保接得住、管得好、办得快。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将以临空区非保税物流区实施单元、国际生命健康社区、国际航空社区等为试点,推进改革落地实施,打造行政审批“最高效率”,逐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此次新闻发布会上,大兴机场临空区还首次推出《总师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邱跃作为总师代表接受临空区管委会颁发的聘书。大兴机场临空区邀请顾问专家、行业专家和技术团队,积极参与临空区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为临空区城市设计、项目方案提供长期的指导和技术支撑。
据介绍,临空区《总师制》采取专家咨询委员会和重大项目总师“1+1”的组合模式,全面指导临空区规划及实施,长期伴随临空区规划及实施,兼顾宏观规划到具体项目、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其中,专家咨询委员会是对临空区发展战略、规划质量的保障。试行的总师制,在工作流程上与现行规划审批和服务流程为并联关系,大兴机场临空区推出嵌入式工作机制,不增加工作环节和办理时间,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管理能效、服务高质量发展统筹起来,做到高效顺畅。
未来,临空区将充分尊重临空区总师的意见和建议,统筹环节、不断提升规划服务质量,做好规划实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规划动能,将临空区建设成“近者悦、远者来”的国际化临空区。(经济日报记者 杨学聪)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