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杨伟民:“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新提法不是随随便便提出的|深谈

2021年05月21日 15:5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1日讯(记者 马常艳)近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做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深谈》节目。在访谈中,杨伟民详解了“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意义,以及“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新提法。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右)做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深谈》节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备受关注。在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中,“规划”为什么这么重要?党和政府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精力来制定五年规划和发展蓝图?

  杨伟民分析,五年规划在我国治国理政体系当中处于重要的位置。五年规划第一个功能和作用是凝聚社会共识。虽然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直接起草的人并不是很多,但经历了广泛听取意见的过程。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个市场主体都奔着一个方向努力,有利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二个功能和作用是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八个五年规划或者计划,分别为“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前四个五年规划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目标——小康生活,后边的四个五年规划目标也是小康,但从小康生活变成了小康社会。“十四五”规划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第三个功能和作用是实实在在地促进国家发展。规划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规划,实际上是“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包括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十四五”规划目标当中,人民生活目标超过三分之一,更多地关注怎样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怎样提高人民生活。规划既包括经济怎么发展,结构怎么优化,城乡区域怎么协调,也包括人民生活怎么改善,文化怎么发展,科技怎么创新,是促进国家各方面发展的规划。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八个五年规划的实施,确实实现了国家的战略目标,也确实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规划的功能和地位决定其重要性,它关系到每一个人,所以每一个人都关心,每一个企业都关心。”杨伟民说。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做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深谈》节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该如何理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三新”?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杨伟民说:“在新发展阶段,我国仍然要坚持发展,而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当前国际环境、新发展目标下,要找到一个更加正确、可靠的路径,就是要构建新发展格局。”他认为,“十四五”规划的基本逻辑就是“三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杨伟民分析,这三者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的一种关系,新发展阶段是在哪里奋斗的问题;新发展理念是向新的目标迈进,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来指导发展的问题;按照新发展理念来指导发展,必然要构建一个新发展格局,才能够实现新发展阶段确定的目标。

  那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有哪些新说法和新提法值得更多关注?杨伟民指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新提法很多,比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等等。这些新提法是从“三新”这个大逻辑出发提出的,不是随随便便提出的。

  “比如说,‘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句话,为什么过去不讲现在要讲,是因为我们新的目标要实现现代化,现代化包括人的现代化,如果收入差距太大不仅不符合发展目标,也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杨伟民说。

(责任编辑:王炬鹏)

杨伟民:“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新提法不是随随便便提出的|深谈

2021-05-21 15:5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