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怒江州:一人护林 全家脱贫

2021年03月01日 06:03   来源:经济日报   

  “一大早我们就出发巡山,晚上七八点才能回来。”云南泸水市六库镇双米地村森林管护小队长李国荣每天都要和队员们巡山。

  李国荣的父亲患上了慢性阻塞性肺炎,需要常年住院治疗,他家也因此陷入困境。在政策的帮扶下,李国荣一家如今已从高寒山区搬迁到了六库镇丙舍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父亲看病就医方便了许多。李国荣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自家也种植了近22亩的核桃和花椒。同时,他还通过学习培训成为一名漆树提质增效技术指导员。闲暇之时,他就到各地进行技术指导增加收入,一家人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森林管护每月工资有1000元,一年下来就有1万多元。不忙的时候,我还做漆树提质增效技术指导员,一天也有100多元。”李国荣满脸笑意地介绍,现在他的两个小孩都在新城完小读书,妻子在附近打工,就医就学就业等条件都比以前好了不少。

  云南怒江州地处西南边陲,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森林覆盖率达78.08%,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被誉为东南亚“水塔”“植物王国上的明珠”和“世界动植物基因库”。虽然拥有价值连城的自然资源,怒江州却是云南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怒江州98%以上的国土面积是高山峡谷,垦殖系数不足5%,有12万余人生活在山区、半山区和450公里国境线附近。

  深居高山峡谷的孔明光一家过去一直延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几亩旱地广种薄收,生活十分艰辛。在政府关怀帮助下,孔明光改变观念,接受技术培训,开始种植草果。2017年,精心管护的15亩草果给家里带来2.5万元收入。同年,他被选聘为生态护林员,享受门口就业、山上工作的国家惠民政策,从此摘掉了贫困帽子。如今,孔明光已成长为当地的一名林业技术达人。他说:“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业产业,造福子孙后代。”

  “以前,村子里的树被砍了不少,到处灰灰的;实施退耕还林和开展管护工作后,树多了,山绿了,空气也变好了。”谈起村子里的变化,腼腆的王文忠也对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李玉花家在贡山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熊当小组,她是怒江州4993名女护林员中的一员。生态护林员的工作都在野外,每次巡山,她都要翻越崇山峻岭。因为家里穷,李玉花只读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结婚后,她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两个孩子。全家5口人只能靠务农和丈夫外出打零工的收入维持生活,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生活十分贫困。自2016年开始,李玉花就从事了生态护林员的工作,不单每个月有800元补助,就地工作也可以照顾家庭。

  除巡山护林外,在当地农林部门的扶持下,李玉花家种植了草果、黄精、重楼、茶叶、葛根。她还学会了养蜂,迄今已养了10多箱蜂,加上每月800元的护林员补助及各项惠民补贴,家庭人均年收入增加到8000余元。

  怒江州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吕超告诉记者:“怒江州聘请的生态护林员中少数民族占97%,选聘为生态护林员的贫困户,人均增加收入3000元左右,加上贫困户领取低保金、粮食直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边民补贴等各类补贴及农耕种植收入约4000元左右,户均累计收入超过14000元。据测算,怒江贫困人口50%的收入来自于林业,全州310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生态护林脱贫。随着生态护林员队伍的不断壮大,森林火灾及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破坏资源案件大幅减少,极大地促进了生态保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斌)

(责任编辑:符仲明)

怒江州:一人护林 全家脱贫

2021-03-01 06:03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