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三明故事丨老村医的新身份

2020年11月27日 10:1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坂面镇蒋坑村的詹学鎏一说到2016年话就多了起来。那一年4月29日,他所在的村卫生所开通了医保,村民看病可以直接刷卡结算报销了。詹学鎏的心终于彻底安定了下来:“村医有人管了,以后别的啥也不干了,专心当医生。”

  詹学鎏的父亲是一位拜过师的中医,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詹学鎏得了急性肾炎,父亲用中草药给他治疗,3个月就康复了。亲身感受到中医力量的詹学鎏,病好后开始跟着父亲学习。

  1990年,詹学鎏拿到执业证书接手了父亲的卫生室。“每次看病收费一毛五,而且出诊特别多,经常三更半夜有人来找。”詹学鎏说。工作辛苦、收入有限,但年轻的詹学鎏初生牛犊不怕虎,干得很有劲头。1992年,他还自费到县医院儿科、内科和皮肤科等进修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外出人口增多,病人少了、收入降低,詹学鎏一个月只能拿到一千多块。为增加收入,除了种地他还办过公司,可惜都不成功。村民们对中医的不信任则让他在感情上受到打击:“我虽然也学过西医,但是从心里还是看重中医。他们觉得西医见效快,中草药又贵又不方便,都不愿意接受。”回想当时詹学鎏只记得那份不甘心,时不时地翻看着医书,希望再有机会发扬父亲的医术。

  2012年,三明市开始大力推进医改。尤溪县坂面镇卫生院院长找到詹学鎏,对他说:“会好起来的。”很快,詹学鎏感受到了变化。先是补贴提高了,接着是管理规范了。他关心的中草药价格、工资收入、培训机会、转院问题等全方位得到改善。

  2016年,在镇卫生院的帮助下,由村里免费提供场所,他创办了一体化管理公立卫生所,诊室、药房、治疗室、观察室等一应俱全。随着对基层医疗机构全方位加强管理,他的收入和养老也都有了预期。最让他高兴的是村民观念的转变,几年的大力宣传加上医保报销比例的提升,老百姓对中医药的印象逐步改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的亮眼表现振奋人心,带量采购降低中草药价格给老百姓带来实惠,中医药终于直起了腰杆。

  2017年尤溪县总医院的成立将尤溪医改推向全面和深入。抓住医保支付改革这个关键点,从以药养医、医生绩效考核难到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过度医疗错误理念等一系列顽症都得到了突破性解决。詹学鎏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他的卫生所成了“小医院”,自己的待遇提高了、价值得到体现,村民们也可以享受便利,小病不出村、看病报销一站完成。2018年,詹学鎏参加了慢性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自己增加了一份收入,也为尤溪医改中对慢性病的一体化管理探索做出了贡献。

  2019年,各类补贴、收入加在一起,詹学鎏每月能拿到七八千元。因为卫生所业务繁忙,经卫生院帮助,他还聘了一名护士,是名副其实的卫生所所长了。詹学鎏感觉年轻时候的干劲又回来了。为了方便村里的老人,他花了八千多块买了一台煎药机。还新拜了个师傅,打算好好学习,尤其在中医儿科上能有所精进。

  尤溪医改成果斐然,“慢性病一体化管理”、“紧密型医共体”等多个案例列入国家典型案例。詹学鎏也从“乡村医生”成了“家庭医生”、“卫生所所长”。随着健康养生、治未病的观念深入人心,找詹学鎏看病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人出万元月薪想挖他去邻县。考虑再三,詹学鎏还是拒绝了。村里的老人们都怕他走,本地也越来越多人找上门请他出诊,而他自己也有新打算。老伴和孩子都在厦门,独自留村的詹学鎏一心扑在提高医术上,他说:“最高兴的是看到病人被治好,我感觉能对得起父亲的期望了!”(经济日报记者:乔申颖 张苇杭)

 

 

 

 

(责任编辑:张雪)

三明故事丨老村医的新身份

2020-11-27 10:1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