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世界海拔最高!“电力天路”阿里联网工程全线贯通

2020年07月27日 11:2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6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建设的第四个突破生命禁区、挑战生存极限的高海拔电网工程——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全线贯通。阿里地区是我国最后一个接入大电网的地级行政区,工程投运后,将彻底解决阿里电网孤网运行和阿里地区长期缺电的问题。

  阿里联网工程起于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多林220千伏变电站,止于阿里地区噶尔县220千伏巴尔变电站,新建变电站6座、输电线路1689千米。工程于2019年9月开工建设,总投资74亿元,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运。

  该工程将使西藏剩余的仲巴、萨嘎、吉隆、聂拉木、普兰、改则和措勤等7个县用上大网电,解决和改善工程沿线16个县38万农牧民的安全可靠用电问题,促进西藏清洁能源开发外送,对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真正实现电路通、民心通、致富通。

  据介绍,阿里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海拔最高、运距最远的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塔位平均海拔4572米,最高海拔5357米,最长运距超过5400千米;是世界上最具建设挑战性的电网工程,3次跨越雅鲁藏布江,翻越海拔5300米以上的孔唐拉姆山、马攸木拉山,沿线气候恶劣、含氧量仅为内地50~60%,平均气温0~5℃、昼夜温差达25℃以上,年有效工期仅有8个月。

  工程落地实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秉承前沿建设理念,进行了多项创新尝试。

  设计创新上,在极高海拔地区应用“海拉瓦”技术开展工程全线航拍,为线路的选线和变电站的选址提供信息化支持;将民风民俗、自然环境、宗教文化等元素融入电网设计,最大限度确保电网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目前全国运用景观塔最多的超高压工程;顺应5G等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潮流,推行“共享铁塔”“共享光缆”建设理念,在沿线铁塔上预留有通信装置和光缆芯资源等安装接口,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管理创新上,推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模式,极大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采用了三维数字施工图设计,研发应用了现场安全生产管控、物资供应管控、医疗后勤保障3个APP和指挥中心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的试点工程之一。

  科技创新上,首次开展国内基于运行经验的超高海拔架空输电线路外绝缘配置值研究;首次系统性提出开展富氧综合环境设计研究,科学确定了3000米以上不同海拔高度建设相应富氧系统的行业标准;开展高原机械人工降效、高海拔机械化施工方案研究,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小型化、模块化新型施工机具,是全国机械化施工率最高的大型超高压工程。

  此外,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复工的重点项目之一,阿里联网工程今年2月如期复工,带动上下游企业加速复工复产、工人返岗就业。工程建设期间,共吸纳当地农牧民就业2678人,零星用工10246人次,采购当地砂石料等8400多万元。(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

(责任编辑:张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世界海拔最高!“电力天路”阿里联网工程全线贯通

2020-07-27 11:2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6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建设的第四个突破生命禁区、挑战生存极限的高海拔电网工程——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全线贯通。阿里地区是我国最后一个接入大电网的地级行政区,工程投运后,将彻底解决阿里电网孤网运行和阿里地区长期缺电的问题。

  阿里联网工程起于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多林220千伏变电站,止于阿里地区噶尔县220千伏巴尔变电站,新建变电站6座、输电线路1689千米。工程于2019年9月开工建设,总投资74亿元,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运。

  该工程将使西藏剩余的仲巴、萨嘎、吉隆、聂拉木、普兰、改则和措勤等7个县用上大网电,解决和改善工程沿线16个县38万农牧民的安全可靠用电问题,促进西藏清洁能源开发外送,对加快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真正实现电路通、民心通、致富通。

  据介绍,阿里联网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海拔最高、运距最远的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塔位平均海拔4572米,最高海拔5357米,最长运距超过5400千米;是世界上最具建设挑战性的电网工程,3次跨越雅鲁藏布江,翻越海拔5300米以上的孔唐拉姆山、马攸木拉山,沿线气候恶劣、含氧量仅为内地50~60%,平均气温0~5℃、昼夜温差达25℃以上,年有效工期仅有8个月。

  工程落地实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秉承前沿建设理念,进行了多项创新尝试。

  设计创新上,在极高海拔地区应用“海拉瓦”技术开展工程全线航拍,为线路的选线和变电站的选址提供信息化支持;将民风民俗、自然环境、宗教文化等元素融入电网设计,最大限度确保电网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目前全国运用景观塔最多的超高压工程;顺应5G等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潮流,推行“共享铁塔”“共享光缆”建设理念,在沿线铁塔上预留有通信装置和光缆芯资源等安装接口,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管理创新上,推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模式,极大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采用了三维数字施工图设计,研发应用了现场安全生产管控、物资供应管控、医疗后勤保障3个APP和指挥中心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全过程数字化管理的试点工程之一。

  科技创新上,首次开展国内基于运行经验的超高海拔架空输电线路外绝缘配置值研究;首次系统性提出开展富氧综合环境设计研究,科学确定了3000米以上不同海拔高度建设相应富氧系统的行业标准;开展高原机械人工降效、高海拔机械化施工方案研究,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小型化、模块化新型施工机具,是全国机械化施工率最高的大型超高压工程。

  此外,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复工的重点项目之一,阿里联网工程今年2月如期复工,带动上下游企业加速复工复产、工人返岗就业。工程建设期间,共吸纳当地农牧民就业2678人,零星用工10246人次,采购当地砂石料等8400多万元。(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

(责任编辑:张雪)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