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经济日报记者手记】总有一招能克“贫”致富

2020年07月27日 08:02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钟华林

  致贫的因素有多少,解决的办法就有多少。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采访时,经济日报-记者随时可以感受到在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创新驱动至关重要。阿坝脱贫攻坚能取得今天的可喜成绩,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内生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阿坝之所以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与阿坝地处高原、山高谷深的自然条件有直接关系。如何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获得更大的收益,过上更好的日子,老百姓在期盼,当地党委政府也在探索。

  如今,阿坝已走出了特色产业、全域旅游、生态保护、灾后重建、非遗传承、地方病防治与脱贫攻坚“相融并推”的阿坝模式,让阿坝脱贫攻坚更有“质感”。

  如果辩证地看问题,那么“短板”也可能是长处。比如,海拔高、坡度大,对于种植粮食作物来说产量不高,难以脱贫致富,算是不利条件,但对于部分适合高山半高山生长的水果来说,不利条件却变为有利条件。理县佳山村种植甜樱桃、青(红)脆李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样的道理,海拔高、土地较多,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比种植传统农作物效益高出几倍,农民很快就脱贫致富。马尔康市丹波村靠种蔬菜发展成为富裕村的实践就是最好的实证。

  思路决定出路。阿坝州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加之高山草原生态脆弱,载畜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养殖规模促进收入增长,有些地方甚至还需要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以保持生态平衡。

  出路何在?阿坝在麦昆、哇尔玛等乡镇的做法是,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牛粪资源,发展高原低温食用菌。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这几个乡镇的羊肚菌等产品已成为当地除牦牛之外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今年的产值可达2500万元,许多牧民开始从条件艰苦的高山牧场走下山来,靠种植食用菌脱贫致富。

  不求每一“招”都普遍推广,但求每一“招”都精准发力,哪怕某一招只适合一人一户、一村一组。九寨沟县甲勿村守着漂亮的甲勿海穷困多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对口帮扶单位浙江嘉善县的帮扶下,通过开发甲勿海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村民因此脱贫;在茂县,因病致贫的胡春莲在非遗传承人李兴秀的帮扶下,通过学习刺绣也摆脱了贫困。类似的招数在阿坝数不胜数,总有一招能克“贫”致富。(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作者:钟华林)

(责任编辑:刘江)

【经济日报记者手记】总有一招能克“贫”致富

2020-07-27 08:02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