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家底”更实 后劲更足

2020年05月16日 04:1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5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多个主要经济指标延续3月份以来恢复改善势头,与新动能相关的领域逆势增长,经济活跃度提升。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今年前两个月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落。不过,随着全国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三四月份经济运行持续改善,主要指标呈现积极变化。

  这些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完备的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超大市场规模等优势的支撑,更彰显了中国经济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实力与韧劲。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这些都成为我国抵御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底气,也为未来的发展积蓄了充足的动力。

  经济发展韧性愈发强劲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0年位居世界前茅,主要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

  这是2019年我国交出的“成绩单”。骄人数据的背后,凝聚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也是大国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的彰显。

  2019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风险挑战更多更大。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和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政策措施作用下,我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综合国力继续增强。

  从总量上看,我国GDP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从增速上看,GDP比上年增长6.1%,符合6%至6.5%的预期目标,明显高于全球经济增速,在经济总量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更是稳居第一。

  从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指标看,就业扩大,物价总体稳定。201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农民工总量29077万人,比上年增长0.8%。月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0%至5.3%之间,低于5.5%左右预期目标。市场价格涨幅总体温和。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9%,低于全年预期目标。其中,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

  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家底”,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经济在受到短暂冲击后,迅速开始恢复,展示出了愈发强劲的韧性。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持续扩大,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也在继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综合竞争优势显著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打得越来越扎实,抵御短期冲击、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数据显示,2019年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工业持续发展,主要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服务业增势较好,比上年增长6.9%。交通运输设施不断完善,高速铁路营业总里程占全球高铁里程三分之二以上,高速公路里程稳居世界第一,信息通信发展步伐加快,5G商用稳步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这些都将为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提供稳健而有效的支撑。

  “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进步、社会和谐、生态改善、国防巩固,前进的步伐不可阻挡。”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感慨地说。

  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之源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暴发后,我国在国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的情况下,与各国共享防疫经验,提供防护物资援助,为全球抗疫作出了积极贡献。而这,也得益于我国不断增厚的“家底”。

  2019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超过16%,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是世界经济发展动力最足的“火车头”。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人均GDP7089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0276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8年全球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人口规模约15亿人。随着总人口达到14亿的中国步入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国家行列,全球在这个行列的人口规模将接近30亿人。这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进步,也是我国作为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对世界作出的贡献。

  我们还要看到,面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化遭遇“逆风”,我国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全方位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贸发展取得新成绩。

  2019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4%,连续两年超过30万亿元。在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贸易结构也在继续优化,呈现出稳中提质的良好势头。2019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货物进出口总额比重达59.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规模稳步扩张。2019年服务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2.8%,服务贸易逆差收窄10.5%。

  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使我国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在全球跨境投资大幅下降情况下,2019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9415亿元,比上年增长5.8%。自贸试验区引资作用增强,新设6个自贸试验区和增设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18个自贸区落地外资企业6242家、利用外资1436亿元,占全国比重均超过15%。

  共建“一带一路”也取得丰硕成果。2019年,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进出口总额9269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我国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150亿美元,占对外总投资比重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华直接投资金额84亿美元,增长30.6%。

  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中国经济始终屹立潮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稳定之锚,为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作出了重大贡献。

  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2019年,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推动产业升级,着力扩大内需拉动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从产业结构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油菜籽、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优质稻谷面积扩大。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速都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这两个行业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32.5%和14.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9.4%,高于第二产业22.6个百分点,服务业“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

  从需求结构看,2019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9.0%,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7.8%,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6.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1649亿元,比上年增长8.0%,规模首次突破40万亿元。弱项短板领域投资得到加强,高技术产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7.3%和13.2%。

  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看,到2019年末,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0.6%,首次超过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城镇1.2个百分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协同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

  此次疫情暴发之后,我国经济出现了一些新亮点。数字经济、在线教育、网络电商等逆势增长,也为疫情防控创造了良好条件。

  这得益于我国发展动力动能不断转换提升,创新驱动继续增强。近年来,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较快发展,集众智、聚众力、汇众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涌动。2019年,每天新登记企业约2万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了13.3件。科技新成果不断涌现,我国位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4位,比上年提升了3位。新动能新产业成长壮大,工业战略性新型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8%、8.4%;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19.3%,数字经济、网络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兴起。

  同时,全国上下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神州大地的“颜值”和“气质”持续提升,绿色低碳环保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责任编辑:符仲明)

“家底”更实 后劲更足

2020-05-16 04:1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