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疫情给脱贫工作带来挑战,经济日报读者建议:迎难而上,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年04月19日 08:34   来源:经济日报   

  

  4月13日,山东省无棣县佘家镇牛王庄西村,驻村第一书记蔡红艳(左二)正在与村民一起种植毛豆。近年来,当地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蒋惠庆摄(中经视觉)

  

  4月16日,江西省安远县孔田镇孔田村扶贫车间,工人正在赶制订单。安远县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大力建设扶贫车间,对整体素质较高的贫困劳动力实施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贫困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水平。 唐丽琴摄(中经视觉)

  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生产生活正常秩序,也使脱贫攻坚工作受到了一定影响。承诺即是责任,目标就是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2020年必须完成的一项政治任务。如何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保证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一些读者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建好用好消费扶贫平台

  李育蒙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地方农产品出现滞销,不少直播平台和名人通过直播卖货方式,带动网友消费,促进农产品销售。此外,还有许多县长加入直播卖货当中,为当地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寻找销路,助力脱贫攻坚。

  截至目前,消费扶贫已经成为各地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此前,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相比于单纯的“给钱给物”,消费扶贫不仅打开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也体现了扶贫思路的新变化,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作用。

  此前,一些贫困地区通过“百企帮百村”行动,由政府部门“牵线”搭建村企结对帮扶平台,将企业的技术、销售等优势与农村的产品优势相结合,助力农产品“变现”,用市场需求来激发脱贫动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实,无论是直播带货,还是“百企帮百村”,都离不开消费平台的支持。政府部门牵线引进对接企业,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农产品在有产无量、有品不优、运输困难、“包装”不足、观感较差等方面的弊端,也能避免“一次性帮扶”问题,发挥消费扶贫的持续性作用。

  搭建并维护好消费扶贫平台,需要政府做好服务员,给企业和农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一方面,应加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让农副产品能通过企业平台及时“上网”;另一方面应大力推进物流体系建设,让农副产品通过企业平台及时“上桌”,通过加快流转速度和拓宽市场空间,让“舌尖上的消费”更好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单位: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舆情数据研究院)

  让贫困户有岗位有收入

  许 兵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除了帮助贫困户实现收入增长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就业能力,帮助其转变“等靠要”观念,应创造条件,让贫困户有岗位、有收入。

  首先,要让贫困户能够持续务工。各地应协助企业尽快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大限度开发适合贫困户的岗位。可考虑每吸收一名贫困户长期就业,就对企业给予岗位补贴;应帮助贫困户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使其“待得住”,能赚钱;应保障贫困户工资、社保、医保、加班等合法待遇,并适当予以倾斜。

  其次,从“帮就业”提升到“助创业”。打工其实也是学习知识、开阔眼界、筹措资金、积累社会资源的过程。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应加强服务,开展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教育,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同时,给予他们房屋租金、广告宣传等方面的补助。对创业后吸收贫困户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和资金帮助等。

  对无条件外出或有特殊困难的贫困户,应最大可能开发公益岗位。对因各种原因无法外出和不适应外面务工环境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政府可采取购买服务、补贴企业、税收优惠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开发公益岗位,使其在家门口就业。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扶贫是贫困家庭脱贫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各地政府部门要为贫困户想得更多一些,除加大“送出去”力度外,还要做好做实进厂后的后续关心、服务工作,让贫困户能进厂、有保障、有规划,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作者单位:四川马边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

  更加重视产业扶贫作用

  王光前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目前到了紧要关头,剩下的未脱贫地区和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做好疫情之下的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更加注重“造血”能力建设,充分运用好产业扶贫手段,从根本上确保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

  对确有困难的村集体,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整合各类资产、资源、资金,引导支农、扶贫等各类项目向发展村集体经济领域倾斜,增强“输血”功能,持续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积极引导支持村集体灵活运用土地流转、入股龙头企业、转变土地经营模式等方式,进一步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为贫困村增收、贫困户创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对有条件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应加大产业直补、产业贷款、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当地结合自身资源条件、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特色手工业、林下经济、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物流、乡村旅游等增收脱贫项目,支持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

  对自身无产业发展条件和能力的贫困户,应创新投资收益、产业“代管”工作措施,不断提高自力更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专业合作社参与、贫困户自愿”的原则,引导贫困户以小额信贷、土地经营权等多种方式入股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与优势企业合作实施扶贫项目,按股份定期领取项目红利。同时,应持续落实好财政兜底、慈善救助等扶贫政策,确保全部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作者单位:福建省政府办公厅)

  把脱贫户“扶上马”“送一程”

  朱 波

  毋庸讳言,脱贫攻坚最大的风险是根基不牢、脱贫户自身造血功能不强,遇到家庭成员患大病或其他因素影响,最容易返贫。加之,受疫情影响,一些长期在外务工人员无法如期返岗上班、贫困户种植的农产品卖不出去等,都是脱贫攻坚潜在的风险点。因此,有关地方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对脱贫户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首先,各地要有序抓好复工复产,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户拓展就业渠道、搭建产品销售平台、引导贫困户种植农产品等,为“未脱”“返脱”和受疫情影响农户解决后顾之忧,持续增强产业造血功能,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其次,要在“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上狠下功夫,把以往的好制度、好经验、好做法固定下来,坚持下去;把以往的好政策、好举措推广开来,既要摘掉“穷帽子”,又要杜绝“穷帽子”一摘了之,让“四摘四不摘”切切实实解除群众的担忧,全心全意助力群众谋发展。

  同时,要把建立监测机制、防止返贫机制、帮扶长效机制等,有针对性地提前做深做实做细,真正让脱贫群众稳得住、有事做、有保障、能致富。

  总之,完善脱贫后续帮扶机制,防止脱贫返贫和新生贫困问题,必须跳出“边脱贫、边返贫、再扶贫”的困境,更好地做到把脱贫户“扶上马”再“送一程”,切实巩固脱贫成果,确保不再返贫。

  (作者单位:安徽省颍上县政府督查室)

  读者来信

  受疫情影响,一些贫困地区农产品出现滞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采取得力措施,“线上+线下”解决农户“卖难”。定点扶贫单位要广泛宣传发动,积极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通过企业电商平台,组织线上采购促销、发放消费券促销、企业团购、爱心收购、个人认购等活动,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降低贫困群众因农产品滞销带来的损失。

  ——朱金良,湖南桃江县松木塘镇桃锰社区

  当前,各地复工复产进度不一,农民外出务工岗位减少,产业扶贫作用更大。这就需要更加尊重市场、调研市场。市场是有自身规律的,发展农村产业,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更应遵循市场规律,不可盲目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否则就可能出现“白菜”烂在地头,“挥泪”毁茶园、挖核桃树、枣树等情况。要组建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壮大种养大户,延长产业链,“抱团取暖”抵御市场风险;更要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增加附加值。

  ——黄根华,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司法局办公室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除了要用好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促进扶智与扶志齐头并进外,还需巧用杠杆支点撬动致富带头人的创业激情,形成乡村致富“能人”带动产业越做越强、群众越跟越紧、帮扶带教如火如荼的滚雪球脱贫效应。特别是要充分挖掘、利用乡村致富带头人形成的产业项目优势潜力,进一步整合农村产业合作社、公司加农户及“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农”字特色发展模式,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让产业动起来、步子跑起来、项目立起来、效率显出来。

  ——刘佳跃,贵州省贵阳市盘江煤电集团纪委

(责任编辑:马常艳)

疫情给脱贫工作带来挑战,经济日报读者建议:迎难而上,打赢脱贫攻坚战

2020-04-19 08:34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