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14日讯 (记者 吴佳佳)2月14日下午,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义全、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介绍疫情防控最新进展、特别是关爱医务人员举措,并答记者问。
医护人员感染1716例,湖北占比近9成
公众十分关注一线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情况。他们现状如何?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确诊的病人数增加,医护人员感染的病例也在增加。2020年1月20日,我国将新冠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之后,各地医疗机构开始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进行网络直报,所以医务人员的发病情况的统计要通过筛选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中“人群分类”字段显示为“医务人员”的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对医务人员感染的来源是院内感染还是社区获得感染,还需进行深入分析。
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共报告医务人员确诊病例1716例,占到全国确诊病例的3.8%,其中有6人不幸死亡,占全国死亡病例的0.4%。其中湖北省报告了1502例医务人员确诊病例,占全国医务人员确诊病例的87.5%,武汉市报告了1102例医务人员确诊病例,占湖北省医务人员确诊病例的73.4%。
7方面保护一线抗疫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如何保护一线抗疫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曾益新表示,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7方面保护医护人员身心健康。
一要改善医务人员工作和休息条件。
二要维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医务人员作息时间。
三要落实医务人员待遇。
四要提高卫生防疫津贴标准。出台提高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政策。特别是对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疫人员,要及时足额发放到位。
五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
六要创造更加安全的执业环境。
七要弘扬职业精神做好先进表彰工作。做好及时奖励和及时性表彰工作,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增强信心、凝聚力量。
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给予医务人员补助
疫情发生以来,财政、人社部门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保护和关爱一线医务人员?
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介绍,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保障一线医务人员权益。一是着力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生活条件。截止到2月13日,各级财政用于医疗设备和防护物资购置、支持改善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的支出,达到了259.4亿元。二是对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给予专门支持。对参加一线疫情防控的医务和防疫工作者,按照风险程度等因素,分别给予每人每天300元、200元补助,这个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为了确保这项政策落实好,中央财政已经预拨了一部分资金,下一步将与地方据实结算。
欧文汉还介绍,要保障医务和防疫人员其他待遇,像承担防治任务重、风险程度高的医疗卫生机构,核增不纳入基数的一次性绩效工资总量;对感染新冠肺炎的医务人员,给予工伤保险保障,并且开通工伤认定绿色通道,切实保障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对作出杰出贡献的医务团队和个人,及时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的防疫人员享受的卫生防疫津贴标准也有提高。
对防疫一线医务人员开展及时表彰奖励
疫情结束后,一线医务人员是否会有表彰和补偿?
曾益新介绍,针对一些医务人员不幸感染甚至付出生命的情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一是在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救治工作中,医护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因为履行工作职责感染新冠肺炎或者是因感染新冠肺炎死亡的,明确认定为工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二是对参加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给予临时性工作补助。
三是提高卫生防疫的津贴标准,出台提高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政策。
四是向防控任务重、风险程度高的医疗卫生机构核增不纳入基数的一次性绩效工资总量,并向加班加点特别是作出突出贡献的一线人员进行倾斜。
人社部副部长张义全介绍,疫情发生以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及时发出了通知,明确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对面向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开展及时表彰奖励,对面向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开展及时表彰奖励,对在医疗救助、疫苗研发、基础预防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特别是对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和医务团队,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及时性表彰奖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进行嘉奖、立功、记大功或者是授予称号。
湖北以外地区新冠肺炎确诊标准不变
湖北以外的地区是否也会采用湖北的临床诊断的标准来确诊?
曾益新表示,湖北省新设了临床诊断的单独项目,其他省份没有设立临床诊断的项目。“我们是在确诊病例之外增加了临床诊断病例这样一个项目,并不是用临床诊断进行确诊,这样做并不会引起对全国范围防控工作理解和物资分配的混乱。”
单设临床诊断病例数,对于早诊断、早介入、早治疗非常有帮助,利于提高治疗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实现十连降,从2月3日最高峰890例,到13日267例,实现十连降。随着疫情防控的形势好转,将分县分区实现差异化的防控策略,做到经济恢复和防控疫情两不误。
无症状感染者不属于病例
曾益新表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没有临床症状,就是没有发烧、咳嗽这样一些临床症状,但是呼吸道等标本病原学检测又是阳性的人群。主要发现的来源一是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二是聚集性疫情的调查中开展的一些主动检测。三是新冠肺炎病例的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的主动检测。四是部分有新冠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员的主动检测。
专家研判,根据传染病一般的传播规律和目前的数据,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有排出病原的可能,但因为他没有咳嗽、打喷嚏等症状,病原排出体外引起传播的概率较小。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的相关规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应当对其采取集中隔离14天,并于2个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县(区)级疾控机构在接到无症状感染者报告后,24小时内要完成个案的调查,及时进行密切接触者登记并采取隔离措施,同时将个案调查表和调查报告及时通过网络报告系统进行上报。按照疫情发布的相关规定,仅对外公布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不属于病例,不需对外公布。如果无症状感染者在集中隔离期间出现了症状,这时候可将其作为确诊病例报告,并对外公布。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