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经济整体竞争力全面提高

2019年12月29日 05: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冬日的辽宁港口集团大连汽车码头,一排排汽车整齐停放,颇为壮观。细心人发现,车头朝向有所区别。码头公司副总经理丁豪介绍,车头朝向海面的3天内将装船外运,而朝向内陆的将转运到东北腹地。“码头建成初期一直低位徘徊,近几年吞吐量年均增长率达33%。今年中高档汽车转运东北的销量更是明显增长。”丁豪深有感触地说,码头是腹地经济的晴雨表,汽车码头正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地区考察调研高质量发展,在多个场合强调高质量发展,阐明了许多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一年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科学决策,“中国号”经济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坚定、铿锵有力。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高质量发展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够适应经济新常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不仅衡量标准上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而且内涵上要从“增长”延展到“发展”,是实现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更高水平发展:

  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

  这一年,受中美经贸摩擦存在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全球产业链稳定和供应链安全受到威胁,外部环境对我国高质量发展形成制约。与此同时,国内供给体系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质量效益不好等问题依然存在,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面对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是采取需求侧强力刺激的老办法,还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是执着于数量追赶还是更注重质量追赶?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也是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加快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这一年,围绕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一二三产业渐次展开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袁隆平领衔研究种植的第三代杂交稻亩产首次突破1046公斤、煤化工行业第一个智能工厂建成投产、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一个个“首次”表明,中国经济正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断攀登新高峰。

  ——在农业领域,质量兴农成为主旋律,各地着力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市场紧缺的大豆种植面积增加1380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近3个百分点。在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和南方重金属污染区,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扩大到3000万亩。

  ——在工业领域,去产能成果进一步巩固,制造业加速转型发展。长江经济带10省份完成70%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任务;制定完成49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全行业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0%;全国已开通5G基站12.6万个。

  ——在服务业领域,数字化融合场景让传统服务业持续产生“化学反应”。网络购物、手机支付等数字化消费场景,已像柴米油盐一样,进入老百姓日常生活。工程机械、电力设备、风机制造等服务型制造业快速发展,涌现出小米、青岛红领等一批典型企业。

  辩证看形势、理性观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固然有困难和挑战,但积极因素也明显增多。

  向改革要活力。一年来,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让社会融资成本降低,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世界银行评估,我国营商便利度4年提升了47位,2019年位列全球第31名。2018年、2019年制造业增值税税率实现“两连降”,市场主体非税负担减轻。随着营商环境优化,2019年以来,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到东北兴业,“投资正过山海关”。

  向开放要动力。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出台外商投资法、金融业加快开放……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截至2019年10月底,中国已与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197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已近2万列。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加快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信号。

  大国经济,气象万千。“当前,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具备不少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上中下游产业链,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有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新型基础设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近年来,振兴实体经济成为各方共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部分重点领域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缩小差距实现并跑甚至领跑,保持长期向好态势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更高效率发展:

  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2月下旬,京东方科技集团厂房,一块块巨大的玻璃基板在全自动生产线上缓缓流动,被制作成用于大尺寸电视的液晶屏幕。集团副总裁张羽介绍,新投产不久的全球最先进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产销两旺,公司正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屏供应商。凭借创新,在新型显示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惟创新者强。这一年,我国有太多让人难忘的创新发展图景:高铁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并成体系走出国门,第三代核电装备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并开始向全球提供服务,45种重点国产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C919大型客机第6架试飞飞机首飞……

  各行业各企业的创新实践离不开中央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刻洞察。

  5月在江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8月在甘肃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

  在新理念新论述的指引下,这一年,我们对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有了更深刻认识:随着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土地、资源供需形势变化,生态环境硬约束强化,传统的“要素驱动”模式已难以为继。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已转向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提升带来的“乘数效应”,提升创新能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江西南昌,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结出更多创新成果。走进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海立电器有限公司,大规格空调压缩机智能制造项目生产线上,只有零星几名工人。公司负责人鲍伟说,生产线升级改造后,已实现“两化”融合。看似冷清的生产线上,机械臂在不停翻转,自动化运输货物的STV自动无人小车和智能化AGV小车,通过接收指令,实现了“无人驾驶”。截至11月份,企业生产压缩机1273万台,主营业务收入超47亿元。目前,已跃居为全球第三大空调压缩机生产基地,产品销售到全球166个空调厂家。

  在甘肃张掖,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不断推进,孕育更多创新模式。9月,首台“张掖制造”商用智能机器人在张掖智能终端产业园成功下线,在经过二次模块开发之后,它将被运用到企业、学校、政务等诸多领域,填补了甘肃在智能机器人制造领域的空白。而8个月前,有史以来首批在甘肃组装生产的手机也在该产业园成功下线,共计1.8万部手机发往印度。目前,产业园签约企业达40多家,折射着张掖生态工业的发展方向。

  在更多地区,引领创新的数字经济迸发出惊人的动力。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智能手表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57.6%、145.7%和84.5%。2018年,我国首次跻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前二十强,2019年提升至第14位。

  更可持续发展:

  从“粗放增长”转向“智能高端”

  对从事船舶制造的众多工程师来说,2019年10月18日是不同寻常的一天。这天,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正式开工点火钢板切割,全面进入实质性建造阶段。大型邮轮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我国此前未能攻克的高技术船舶产品。而该邮轮的建造,标志着我国在大型邮轮设计建造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日前,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编制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显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已从“十一五”开局的27.7上升到“十三五”中段的48.2。从趋势上看,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始终保持平稳并较快上升,呈现可持续发展态势。

  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支撑在哪里?2019年9月在河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

  即将到来的2020年,迈向高质量发展,各种问题矛盾少不了;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也不会一帆风顺。越是关键时期,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优化产业结构,寻找发展新天地。2020年,加大创新驱动,向高端迈进,解决高端供给不足的问题,仍是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抢抓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战略机遇,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新型模式,为世界提供更优质的中国制造。”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说。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发掘内需市场,释放发展新潜力。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丰富的人力人才资本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中国大市场的坚实保障。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认为,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将带来新的消费需求,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推动生活方式新一轮变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深化改革,创造发展新机遇。“越是遇到困难就越是需要改革。”苗圩介绍,2020年将深化“放管服”和重点领域改革,组织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歧视性规定和做法,进一步深化电信等重点领域改革。同时,扩大高水平开放合作,引导外资投向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

  新的一年,我们将不断把外部环境的压力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人们会发现,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组 采访组成员:乔金亮 黄 鑫 张允强 赖永峰 执笔:乔金亮 黄 鑫)

(责任编辑:符仲明)

经济整体竞争力全面提高

2019-12-29 05: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