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第三届赣江金融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2019年11月19日 15:37   来源:中国江西网   

  11月17日,为更准确地把握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内涵,落实关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指示。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与风险防范”为主题的第三届赣江金融高端论坛在江西财经大学成功举办。江西财经大学校长卢福财致开幕辞,副校长王小平主持开幕式。

  本次论坛分为主论坛以及两个分论坛:《财贸经济》征文学术研讨会、“金融支持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智库研究圆桌会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一级教授吴晓求领衔,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教授,副院长赵锡军教授、张成思教授、以及谭松涛教授,瞿强教授、许荣教授、何青教授等人大金融精英团队,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财贸经济》主编何德旭教授领衔,《财贸经济》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王振霞,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综合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冯明等团队,以及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青年长江学者辛清泉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学者”孔东民教授等著名学者出席了此次论坛。

  卢福财代表学校向前来参加此次高端论坛的各位嘉宾和专家学者,以及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向长期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高校同仁、社会友人、校友们尤其是吴晓求副校长及中国人民大学特别是现代金融发展研究院成立两年来的鼎力支持和真诚帮助,表示他们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他指出,本届论坛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与风险防范”为主题,与国家正在实施的金融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现实意义。2019年2月,领导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

  他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希望大家充分利用论坛这一平台,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启迪,集思广益,努力碰撞出新的理念、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做出积极贡献。

  吴晓求教授在讲话中指出要认真学习贯穿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研究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他表示学术研究一旦停滞不前,是不会进步的,做好学术研究第一是要有批判精神,虽现在或许有点风险,但如果你心胸坦荡,是为这个国家探索一些问题,是能够得到理解的。因为如果没有批判精神是做不好学术的,学者的责任是找到问题的根源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能沉浸在既往的成就当中。第二有科学的态度,也是一个学者应有的责任。第三要开放不要孤立,不要自以为是。要认真听取不同意见和看法,不要急于反驳,因为只有在探索中才能慢慢发现真理,接近事实真相。

  最后,吴晓求教授希望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帮助下和共同努力、相互学习下,共同把江西财经大学的金融学科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此次论坛的目的。

  嘉宾合影后,吴晓求教授以“中国金融如何走开放之路”为主题进行主旨演讲,他认为目前中国金融开放还是相对封闭状态,基于如何推动金融开放、如何防范局部的风险衍变成全面的风险、如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等问题都是值得思考研究的。他指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本质上不在于有多少核弹头,不在于有多少航空母舰,也不在于国际贸易排第一或第二,而在于是否具有全球资源配置、全球风险分散的强大的金融能力和有弹性的金融体系,一个国家经济的最后竞争,就是金融。另外,他指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提供融资服务,更重要是提高全社会的风险分散机制和财富组合的机制,只有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改革,进而提高金融效率、提升金融流动性,提供多样性融资选择。然而,一个国家金融之间的竞争归结到底还是金融人才的竞争,因此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孕育先进思想,培养有创新思维的一流人才。

  最后,他表示中国金融开放需要把金融的五个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一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体系包括金融法律体系;二是提高我国法治能力和法治水平;第三是提高我国市场信用体系和信用能力;第四是提高人民对国家的信心;第五是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预期性。

  何德旭教授以“新形势下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为主题进行主旨演讲,他指出,近些年来,在金融新形势下,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金融风险处在整体收敛、总体可控的状态。但有些风险并没有得到根治,仍然存在隐患。诸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等新型风险仍需进行防控。另外,他认为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的因素交织在一块,构成了矛盾叠加的整体,防范化解起来是特别困难的。

  对于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风险,他认为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三个新形势:经济下行的压力持续性加大;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在金融开放步伐加快、幅度加大的背景下,面临的外部冲击压力加大。在这些新的金融形势下,我们也面临着新的突出性金融风险。二是三个新风险:中小银行风险、金融科技风险、外部冲击风险。他强调到,对于中小银行的问题,我们需要给予高度密切的关注。中小银行应该明确定位、坚守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金融科技向金融的渗透应该遵循金融发展的规律,要结合金融业务的需要来发展。另外,还应大力发展金融监管科技,从而对金融风险进行防控。

  最后,关于金融风险的防控,他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第一对于金融风险的防控,中国和其他国家是不同的,中国政府有很强大的防控风险的能力。第二金融风险的防控,不仅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与此同时我们要处理好风险和创新之间的关系。第三防范金融风险,我们要尤其关注局部性金融风险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演化。第四夯实金融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对金融风险防控至关重要。

  张成思教授以“经济增长的困境与金融政策改革”为主题进行主旨演讲,他指出从金融市场改革的视角出发,现在经济增长面临着很多困境。第一,从产业结构来看,产业结构总体上有微调、有改善,但内部结构上还存在着问题,其中经营性投资、生产性投资更多地转向金融行业,产业结构有金融化的倾向;第二,和经营性资产投资的下降相呼应,普通商品也存在金融化的趋势;第三,结构性通货膨胀不是短期的热点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第四,GDP平减指数和总体CPI指标的分化很严重。

  因此,他表示金融政策改革还需要再探讨和再考虑。第一结构性的金融政策还存在盲区,要正确地认识二元经济模式下的二元融资特征;第二金融政策空间天然受限,我们央行的负债表结构调整面临困难;第三我们现在真正做的事情和应该做的事情存在缺口,比如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比较泛泛的说法,实际上背后有一个非常实际的落地机制。

  最后,他指出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通过金融价格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应该把着力点更多地用在公开操作、形成市场化利率这个机制上;此外,我们要思考在拥抱金融价格的基础上,到底谁会成为世界货币,他的矛在哪里,也就是说我们的信用到底和谁挂在一起。

  圆桌论坛I: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

  当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主持圆桌论坛I环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教授、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辛清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许荣教授、《财贸经济》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王振霞、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汪洋教授五位学者围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的话题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述,庄毓敏教授指出居民可持续性消费需要充分考虑其债务风险,如果居民债务过度累计,就会对消费的持续性带来问题,会造成经济的脆弱性,有可能会陷入到风险得不到控制,因此债务风险负面的影响必须要充分考虑。辛清泉教授指出金融供给侧改革应引导企业注重研发等投资。许荣教授指出险资投资的进入对上市公司来讲有两个效应:一是增加对上市公司的监督,进而改善大股东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二是随着险资进入比例的提高,有可能带来负面效应,造成投机活动增加。王振霞副研究员指出实体经济收益率下降导致其较难获取金融服务,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在处于下行通道,投资收益率在下降。然而金融能否服务实体经济,一是是否愿意,二是能不能提供资金。因此一旦在金融领域投资回报更高,就不愿意回到实体经济。进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红利不断下降,实体经济收益率下降,导致得不到金融服务。汪洋教授指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多的关注改革本身,风险累积等问题。

  圆桌论坛II: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金融风险及防范

  随后,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严武教授主持圆桌论坛II环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谭松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何青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特聘教授孔东民、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综合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冯明、我校金融学院吕江林教授五位学者围绕“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金融风险及防范”的话题进行了多角度的论述,谭松涛教授指出基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之间的冲突以及应对策略。何青教授指出基于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金融风险与防范。孔东民教授指出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金融风险分为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对外投资风险对国内企业与金融体系的冲击风险、出口下降而引发的信贷风险、局部金融风险扩散引发的全系统金融风险传染四方面,中美贸易战将迫使中国快速全面开放金融体系,以及促进美国致力于布局新的货币体系。冯明副研究员以信用收缩风险与货币创造机制转型为主题展开了讨论,他指出“外汇占款渠道”将收缩、“再贷款渠道”将扩张,基于转型期间我们将面临流动性淤积、货币政策传导不畅、货币创造效率下降、宏观调控不灵活等挑战。我们需要增强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动识别效率、进行风险定价和风险控制的能力。建立国内信用为主、政府信用为主导的基础货币创造,从系统性上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责任编辑:张雪)

第三届赣江金融高端论坛成功举办

2019-11-19 15:37 来源:中国江西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