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建设大湾区 奋进正当时

2019年09月02日 06:31   来源:经济日报   

  编者按 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宏伟蓝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

  国家战略,广东作为。面对这一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广东乘势而上,携手港澳,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大湾区建设。日前,广东正式发布《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以及《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今天,广东各地、各部门正聚精会神在创新驱动、规则衔接、产业协同、开放合作、软硬联通、共建共享等方面发力,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扬帆起航,加速向前。

  穗港科技创新园承载合作新使命

  穗港合作令人瞩目。日前,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举行穗港科技合作园核心区暨京广协同创新中心启动活动。本次活动共有13个重大项目动工、5个创新平台项目揭牌、18个产业和创新载体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1523亿元。

  穗港科技合作园是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与香港在广州开发区云埔工业园片区共同规划的科技创新园区,计划规划总面积14.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9.8公顷,总投资额约95亿元,预计全部投产后实现年产值不低于120亿元。

  建设“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是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今年5月,香港科技园有关负责人到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考察科技园区发展情况,了解政策及相关配套,双方就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等方面深化两地合作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从科技创新领域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合作,在广州开发区云埔工业园片区共建穗港科技合作园的设想。3个月后,穗港科技合作园的初期规划图和核心区计划浮出水面,数个选址于园区的穗港合资或利用港资的科技创新实体产业项目也纷纷亮相。

  据介绍,合作园将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氢能源等领域的科技合作,充分发挥穗港各自优势,联合成立创投基金,建立符合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的信贷、保险机制,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融合发展。预计至2022年,穗港科技合作园将初步建成国际化区域创新体系,集聚若干特色鲜明的优势创新机构和人才集群,形成带动穗港转型提升的新支点,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先行区、科技成果转化标杆区、科技规则衔接示范区。

  除位于穗港科技合作园片区内的动工项目外,活动当天还有数个饱含“港澳元素”的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项目揭牌或签约,粤港澳创新合作示范区正在加速形成。其中,具标志性的穗港澳合作科技创新合作平台——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项目于活动当天签约落户黄埔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将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具备较强科研力量的粤港澳知名高校进行战略合作,采取“国际协同实验室”发展先导技术、“基金—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所”三元耦合发展工程技术的运行机制,围绕先进制造与高端装备、光电子技术与系统、新能源、生物医学成像、生物技术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6个重点领域,研发原创技术、培育新兴产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成为大湾区重要的原始创新引擎。

  香港大学校长张翔表示,香港大学将在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落地进行产学研合作,该区为香港大学实现高校社会功能和产、学、研相结合提供了重要平台。此次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两方的优势,实现互利多赢、共同发展,对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合作中,香港大学将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来推动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科技研发力量和智力人才的集聚和交流,用实际行动落实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规划,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流科研成果产业化生态圈。

  全面服务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也是黄埔区、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服务港澳、汇聚人才的主攻战略。当天揭牌设立两个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项目,为港澳青年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发展提供平台支撑,持续完善港澳青年在穗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佛山南海对标最高标准优化营商环境

  日前,在佛山市南海区行政服务中心,佛山市佰厨餐饮服务有限公司代表骆毅敏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营业执照正副本,佛山南海第30万户市场主体诞生,标志着南海市场主体迈入“30万+”时代。

  市场主体户数,反映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活跃程度和水平。从国际比较来看,发达国家每千人拥有企业为50户左右。而按照南海2018年常住人口290万人计算,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超过100户,即每10个南海人里,就有一名老板。

  据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方面介绍,南海区市场主体数在2008年突破10万户后,用了近9年时间,在2017年突破20万户,第20万户向第30万户的跨越,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目前仍以每天近200户的数量继续增长。

  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表示,近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不约而同将目光更多聚焦在政务服务、人文环境、人才氛围、技术创新、金融生态等领域。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

  南海提出,要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最好最优,努力塑造营商环境优势,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今年5月30日,香港与内地首次实现政务服务湾区通办,南海以敢饮头啖汤的精神,在粤港澳大湾区政务服务互联互通、跨境办理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受惠于市场准入的便捷,市场主体增速近年来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与登记注册科副科长邹耀宗介绍,随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南海市场主体的准入越来越便捷:内资公司登记办结时限,从名称预先核准业务和设立登记业务合计办结期限,由原来7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承诺办结期限缩减了80%以上。另外,商事主体可通过24小时智能终端机自助办理营业执照,办照时限由原来的5天提速到最快5分钟之内。

  市场主体数据反映的不仅是数量的变化,也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值得关注的是,在新一波创业浪潮中,南海“两高四新”市场主体的增速尤为明显。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快速发展,为南海换道超车、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据了解,2016年,南海首次提出以打造全球创客新都市为引领,着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产业、转换新动能;2017年提出构建“两高三新”产业体系的发展理念;2018年在“两高三新”产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把“两高四新”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产业导向。

  根据南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安全、新能源、电子信息、文化旅游、科创文创、商务服务等产业,2016年至2018年新设立的市场主体数,占对应产业2018年底市场主体总量的比例均在60%以上。尤其是新材料产业、智能安全产业、文化旅游、科创文创产业,注册数分别占到了注册总数的84.7%、70.43%、78.50%、78.42%,说明在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南海新兴经济动能正蓬勃兴起。

  南海区区长顾耀辉在今年南海区城市更新大会暨2019年项目投资推介会上介绍,目前南海“两高四新”各个产业领域都有龙头项目或国家级平台落地,“虹吸效应”正在凸显。

  中山抢抓机遇建科技城

  顺应湾区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山市启动了从交通基础设施到城市新中心建设、从产城空间重塑到科创平台提升、从传统产业转型到新兴产业培育的一系列城市能级提升行动。中山正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平台,瞄准重点工作靶向发力,积极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贡献“中山力量”。

  “打造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是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一个重头戏。未来,大湾区将以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对照2024年深中通道建成通车这个时间节点,中山市制定了交通项目建设倒排计划,计划在2024年前投入超过1500亿元,构建“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二环十二快”快速路网建设、“十字形”高速铁路格局等,加快畅通与周边城市公路和轨道交通对接,进一步提升与湾区各市的交通互联互通。

  翠亨科学城呼之欲出。在广东省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施工图”和“任务书”中,“支持中山翠亨新区建设”被纳入“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建设内容,明确提出通过深化与香港、澳门、深圳等城市以及国际先进地区在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服务业、青年创新创业等领域合作,高水平建设翠亨科学城,加快打造国际化现代化城市新中心、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今年4月,《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草案通过相关审查程序,并在今年6月经审议通过。据介绍,翠亨科学城的规划、布局和城市功能的设计,充分考虑与深圳前海、深圳大空港、深圳海洋新城、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东莞滨海湾新区等区域重要节点关系,尤其注重从强化湾区互动、粤港澳合作、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联动周边区域发展方面入手,在珠江西岸的创新轴上布局了一个点。由此,以广州为顶点,往西可以连成翠亨新区、珠海横琴自贸片区、澳门的创新发展轴,往东则与东莞的滨海湾新区、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香港大屿山连成创新线。

  过去一年,中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速——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哈工大无人装备与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中心、中山—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创新中心、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创新平台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落地,使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456家。

  当前,中山提出全面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支持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参与粤港澳科技创新联合行动。通过对接建立大湾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使用机制,中山大力鼓励创新人才、创新主体使用大湾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省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创新研究。

  广珠城际轨道中山北站对面,是中山市760文化创意创业孵化基地所在地。记者了解到,自从与澳中致远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合作以来,双方在基地内共建了“760澳门互动区”,由中山市提供场地及营运管理,澳门方面负责提供创投融资、创业培训平台,目前已有10多名澳门青年创业者入驻。2018年12月,中山市成立了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专项小组,“1+1+N”的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格局由此加快推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庞彩霞)

(责任编辑:王炬鹏)

建设大湾区 奋进正当时

2019-09-02 06:31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