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浙江:勇立潮头谱新篇

2019年08月28日 07:52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黄平 郁进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红船精神激励和鼓舞着浙江人民不断努力奋斗,砥砺前行。

  浙江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超过80%,温州的民营经济占比高达98%。浙江人敢为人先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走在时代前列的浙江,还将继续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更多的浙江元素、浙江经验、浙江案例。

  杭州:迈向“数字经济第一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杭州把握重大产业机遇,以数字经济驱动发展变革,催生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目前,杭州提出打造“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为主要路径,力争在数字经济前沿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等方面领跑全国乃至全球,为“数字中国”建设当好先锋。

  新中国成立初期,杭州定位为“综合性工业城市”,杭钢、杭氧、杭汽轮、杭棉等工业企业快速兴起。世纪之交,自然资源受限、转型升级艰难、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倒逼杭州寻找发展新支点。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数字经济迅速成为杭州的新名片。核心产业中,信息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增加值超千亿元;160余家上市企业中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占据“半壁江山”;“互联网+”指数在全国351个城市中排名第五位,两化融合发展指数94.8,领跑全省,位居全国前列。

  今年上半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175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25.3%,增长15.5%。其中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8.6个百分点。

  如今,杭州余杭区已是“浙江经济第一区”,数字经济就是余杭实现“弯道超车”的“金钥匙”。

  2009年,阿里巴巴落户余杭。目前,淘宝网、阿里巴巴和支付宝分别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产业电商和网上支付平台。成立10年的阿里云,在全球18个地域开放45个可用区,用户总数突破230万人,成为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公司。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认为,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业态,要实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加速器”效应,还需在培育和激发创新能力方面更进一步。

  创新要素加快集聚。之江实验室是浙江省实施数字经济的重大平台,目前已部署实施20余项重大自主科研项目。阿里达摩院是阿里在全球多点设立的科研机构,目前已在国际顶级技术赛事上获得近20项世界第一,多项研究成果落地。自主研发的AI芯片(Ali-NPU),性能是目前同类产品的40倍。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第一个提出“城市大脑”、第一座“移动支付之城”、第一个试水5G车联网、第一个自主研发“飞天”云计算操作系统、第一个提出“企业上云”、第一家互联网法院落地……一系列举措,让杭州成为创新创业逐梦之地。去年,杭州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均居全国第一。

  在新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杭州的新制造在数字经济驱动下也同步迭代升级。

  2018年“双11”,阿里巴巴天猫的单日成交额达2135亿元,同比增长27%。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传统商业模式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买全球、卖全球”变得更快、更好、更便捷。

  余杭西奥电梯车间内,数条生产线依次排开,机器人左右开弓装卸材料、切割钢板、组装零件。企业还将上万个零部件的库存、运输节点、到达时间等建立了数据库,提升了50%以上生产效率,减少30%的操作人员,实现了产品零库存。

  深耕厨电领域40年的老板电器,建成行业首个数字化智能制造基地,实现了产品设计、制造、物流、质量追溯和供应链管理全流程智能化;“春风动力”建成智能制造指挥中心,生成订单后系统能够自动安排生产计划;在艺尚小镇,服装生产加工流程历经变革,实现服装设计师从“云端”物色,从“面料公共图书馆”挑选原料,订单从APP平台“抢单”,生产则由“共享车间”完成。

  2018年,杭州市完成“机器换人”重点项目490个,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2209台,实施“上云”企业4万余家,开展工厂物联网试点项目236个。

  从“机器换人”到“工厂物联网”再到“企业上云”“ET工业大脑”,从数字化车间到智能工厂,杭州为浙江全省输出70%以上智能制造工程服务能力,智能制造之路越走越宽。

  正如周江勇所说,“数字”之于杭州,既是一个个不懈追求、不断续写的创新故事,也是一段段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业传奇;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源泉。

  温州:树起民营经济新标杆

  温州民营经济贡献温州经济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民营经济的企业数量占90%以上。温州民营经济的分量和成色由此可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温州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3亿元到去年的6006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3亿元到895亿元的历史性跨越。

  去年8月,温州获批创建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即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继续为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闯关探路”。

  如何真正让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伟俊认为,温州要抓住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干实事、创新业,先行先试,实现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精彩蝶变。

  今年3月,温州民营经济学院揭牌,党政干部和企业家“同在屋檐下学习”。这一开先河之举,旨在助推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在“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工作中实现蝶变。

  同时,温州还在全国率先成立民营企业家“新时代讲习团”,率先出台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意见,率先设立“温州民营企业家节”,出台实施“两个健康”温州先行“80条新政”,率先推出“三清单一承诺”制度,推动形成“办事不求人”的新风尚。“在温州,民营企业家与市委书记有个微信群,有问题可以在群里反映,基本实现无障碍沟通。”“创二代”企业家蒋琪说。

  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经过一年探索,温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释放出积极信号:今年上半年,企业家信心指数121.6,已连续8个季度处于“较为景气”区间,目前呈现继续走高态势;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29.2%,高于全省12.5个百分点;去年温州在全国297个城市中营商环境位列第26位,小微企业环境满意度居浙江省第一。

  陈伟俊表示,作为新时代“两个健康”全国首个改革“试验田”,温州推出“80条新政”和“146项具体措施”,从壮大市场主体、打通融资渠道、互动内外温商、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为温州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创新中破题,逐步实现动能转换。近几年,温州锚定科技创新,锁定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打造新引擎。去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9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和研发机构设置率均居浙江省第一位。

  在拼搏中崛起,率先实现风险突围。温州将“稳金融”作为稳企业的重要举措,在全省率先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引导银行业作出降低利率让利民营企业。去年,温州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制造业贷款自2013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不良贷款率从最高时的4.69%下降至目前的1.11%。

  在转型中发力,努力实现政府有为。谋战略,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创办3个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搭平台,主动承担30个国家级和28个省级改革试点。优环境,创新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企业、海外、民生“新三版”。

  陈伟俊说,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就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温州民营经济发展新的大门——100万户市场主体在解决难题的同时,在不断变新变优、变大变强。

  去年,温州“个转企”3530家,新注册民企4.4万家;新增上市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391家;新增“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培育企业、“小升规”、上云企业数均居全省第一。

  “温州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发展起来的。”陈伟俊表示,立足新时代、新起点,温州要持续激活发展的“动力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宁波:发展新型智慧城市

  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已走过9年历程,成功举办了8届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成为国内智慧城市、智能经济领域展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如今,老百姓享受着城市智慧民生,各种智慧因子不断出现在城市管理、服务和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

  宁波把以人为本、便民惠民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理念,畅通城市服务路径,提升城市服务供给能力。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构建统一政务服务平台,打造全市政务服务总入口,实现“一窗收件、自建系统审批、相关数据共享提取、一窗办结取件”的政务服务模式。目前,平台已基本涵盖全市所有办事服务部门,2019年上半年平台办件达196万件。

  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营”方式,宁波建设了城市统一服务APP(宁波市民通),集成政府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打造城市公共服务“一站式”平台。截至去年底,该平台提供超110项城市服务。智慧健康助力普惠医疗,构建区域影像中心、病理中心等共享系统,促进优质医疗诊断资源共享共用;依托宁波云医院创新部署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推行互联网健康服务新模式。智慧教育打造统一智慧教育学习平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汇聚优质资源250余万个,累计容量近200TB。

  围绕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宁波持续推进综合应用体系建设,打造城市精细精准、协同治理的新面貌,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和水平。

  创新建设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推进基层数据统一采集、汇聚和共享,促进条线业务协同和联动,实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事项全域覆盖、全程管理,全方位提升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截至2018年底,平台全面覆盖全市154个乡镇街道,实现基层智能化、协同化治理。

  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动各领域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和应用,形成覆盖全市法人、自然人的社会信用体系,实现一站式信用管理和服务,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截至2018年底,平台集聚了47家单位5.8亿条信用信息。开展网络订餐智能化监管,建设网络订餐大数据智能监控系统,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对入网餐饮单位的高效监控,有效遏制网络订餐乱象。

  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主线,宁波着力推进数字经济的培育发展。2018年,宁波数字经济发展指数92.1,居浙江省第二位。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688.06亿元,同比增长8.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4%。

  以“点、线、面”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宁波大力培育集成电路、光学电子、工业物联网、智能终端等关键特色产业,引进中芯国际8英寸特种工艺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全面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终端、智能家电(家居)终端、智能装备终端、智能信息终端4大智能终端产业。

  今年9月,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将在宁波举办。华为、浪潮、腾讯、百度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将参会展出最新成果,宁波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有望迎来更大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平 郁进东)

(责任编辑:刘江)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浙江:勇立潮头谱新篇

2019-08-28 07:52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