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健康扶贫的镇巴经验:贫困户有了“家庭医生”

2019年07月06日 11:2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汉中7月6日电(于子茹)在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近万名贫困户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这一做法得益于镇巴县在健康扶贫方面探索的“新疗法”。

  图为家庭医生随访贫困户。资料图

  镇巴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过去的一份数据显示,镇巴县有建档立卡在册贫困户17639户48968人,其中因病致贫7450户,占贫困户总数的42.2%;因病致贫18625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38%。其中,因病致贫、返贫是最主要的贫困因素。

  “如何破解因病致贫返贫是镇巴脱贫的关键。”镇巴县卫生健康局健康扶贫办主任唐伶俐告诉记者,近年来,镇巴县创新推行“2+2+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县的健康扶贫新路子。

  上门诊治,家庭医生守护村民健康

  镇巴群众散居在大巴山之中,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群众外出就医困难重重。

  “患病群众外出就医困难,医生就主动上门诊治。”唐伶俐介绍,近年来,为了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贫困山区最深处,镇巴县组建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实行“2+2+1”模式,即:抽调村卫生室医生和村卫生计生专干各1人,镇卫生院医生和镇公共卫生专干各1人,县级医院医生1人,共同组成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对贫困户开展政策宣讲、大病救治、慢病随访、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

  这个由5人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每个人有不同分工:县级医生负责业务培训、技术支持;镇级医生负责进村服务、入户随访;村级医生负责送医送药、宣传动员。每户贫困户都能有一个集县、镇、村“三级医疗”和卫生计生专干、公共卫生专干“双重保护”的医疗团队。

  “我们已将5000多名慢病患者及特殊困难人员纳入签约范围,每月上门送医送药,每季度上门随访不少于1次、电话随访不少于2次。”唐伶俐说。

  数据显示,实行“2+2+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后,镇巴全县慢病规范化管理率、控制率分别提高了70%和45%以上。通过对签约患者实行“一病一方”和“一户一策”服务管理,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结核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83.3%、83.4%、72.7%和100%。

  图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软件。于子茹摄

  让信息多跑路,便利医患及时“交流”

  村与村间,隔着大山。在日常的随访中,交通不便是家庭医生面临的最大难题。因为他们长时间耗费在路上,就有可能影响他们对患者的及时医治。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镇巴给出的答案是“让信息多跑路”。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镇巴县开发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和电话跟踪随访软件,专门用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传递。特别是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软件中,增加了贫困户就诊及时通功能,家庭医生通过手机APP就能掌握群众的就医动态,开展健康档案信息查询、预约服务和医患交流等。

  “哪个群众得了什么病,我们能第一时间掌握。”镇巴县卫生院公共卫生专干黄梅子说,“当贫困病患在县内医院就诊时,待他们登录看病系统后,我们会收到一条提示具体就诊信息的短信。这样就能掌握贫困患者的最新信息,方便以后有针对性的入户随访”。

  同样,群众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端内置的问诊AI向家庭医生反馈不适症状,获得远程初诊,获取治疗方案。

  去年,镇巴县一患有高血压的贫困户,服用一段时间药物后,血压仍不降,急需调整治疗方案。于是他通过问诊AI咨询,医生在收到信息后,进行远程医治,第一时间发送用药方案。由于家庭医生的及时反馈,该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镇巴县健康扶贫文艺宣传队在演出。于子茹摄

  医疗文艺“双下乡”,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

  在镇巴县,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里留守的是老人和儿童。“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给他们讲政策和知识,也不能听得很明白。”唐伶俐说。

  为破解群众对卫生健康政策知晓率不高、普及率不广、理解度不够等难题。镇巴县开展了医疗文艺“双下乡”活动,全面普及健康扶贫政策及健康知识。

  2018年5月,镇巴县成立了由8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健康扶贫文艺宣传队,将健康扶贫政策和健康知识编排成节目,用小品、快板、音乐剧等形式演出。宣传的内容涵盖公共卫生、医政医改、老龄健康、职业健康、医疗信息、政策法规等方面。

  “她们平时都是医护工作者,上班时间之余,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排练舞蹈、情景剧、小品等各种文艺节目。”镇巴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说,“没有舞台,只要音响一放,这些队员说演就演、说唱就唱”。

  据悉,该宣传队自组建至今,已演出130多场,惠及群众8万多人,贫困人口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到90%以上。

  唐伶俐表示,通过开展“双下乡”活动,既普及了脱贫攻坚政策和健康知识,又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通了健康扶贫宣传“最后一公里”,深受群众好评。

(责任编辑:苗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