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争分夺秒抢险救灾 群众生活井然有序——四川长宁抗震救灾一线直击

2019年06月19日 06:22   来源:经济日报   

  上图 6月18日,救援队员在地震灾区长宁县双河镇巡查。经济日报记者 钟华林摄

  右上图 长宁县双河镇一处集中安置点,6月17日连夜搭起的50多顶帐篷可安置数百名受灾群众。经济日报记者 钟华林摄

  右下图 6月18日,长宁县双河镇的环卫工人在清理街道。经济日报记者 钟华林摄

  经济日报四川长宁6月18日电 (记者钟华林 刘畅)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双河镇、富兴乡、梅硐镇,珙县巡场镇、底洞镇、珙泉镇等10个乡镇受灾较重。截至6月18日15时30分,地震已造成受灾人口142832人,13人死亡,199人受伤(其中危重伤员6人、重伤16人、轻伤和轻微伤177人),紧急转移安置8447人;倒塌房屋73间,严重损坏房屋19间,一般损坏房屋12723间。

  急重症伤员已完成转移

  灾区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6月18日,记者来到震中双河镇,走访了医院、学校、应急避难点、受损严重的居民区。记者在现场看到,受灾最严重的南街等街区已拉上了警戒线,以防止次生灾害导致人员受伤。目前震区社会平稳有序,急重症伤员已完成转移,灾区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抗震救灾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在长宁县双河镇中心小学校的操场里,7顶白色的救灾帐篷已于6月18日一早搭建完毕。巫治钢是学校的老师,他带着一家6口住进了帐篷,帐篷里摆着行李箱、被子、干粮和矿泉水。“感谢武警战士帮我们搭的帐篷,听说今晚会下大雨,我们将课桌当床,备齐了生活用品,接下来的几天可能要住这里了。”巫治钢说。

  操场另一侧,双河镇中心小学校校长陈平正带领来自四川省住建厅的专家们勘测教学楼受损的情况。“这是双河镇最大的小学,有学生、教职工1200多人,22间教室。教学楼尽管没有出现坍塌,但是每间教室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目前学校暂时停课了。”陈平告诉记者。

  长宁县双河中心卫生院是本次地震收治伤员的3个主要医院之一,也是离震中最近的一所医院。因主体严重受损,所有病人已于18日一早全部由病房转移至院内安全处继续治疗。6月18日下午,20多名医生在院内的帐篷里忙碌着。“地震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启用应急预案,18日凌晨1点就搭好了帐篷,备好各类药物和医疗器械,震后大概5分钟左右第一名伤员送到。目前我们这里主要收治轻伤者或对重伤员进行简单的包扎处理,再转移至县市医院。”长宁县双河中心卫生院党支部书记余建平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在双河镇集中安置点,50多顶帐篷已经搭建完毕,每顶帐篷内使用面积为12平方米,配备6张折叠床,第35号帐篷里住着赵晓玲一家9口。“我家住在东街,与损毁最严重的南街一街之隔,房子已经不能住人了。昨晚我们在街上坐了一晚,今天中午就搬到了应急避难点的帐篷里,这里不断有志愿者发放食品和饮用水,我们心里也踏实多了。”赵晓玲说。

  在应急避难点中心的小广场上,记者看到来自宜宾市的3位志愿者带领着10多名孩子正在做游戏。在他们一侧的帐篷区,国家电网宜宾供电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帐篷区照明紧张忙碌着。“每一顶帐篷配备一盏灯、一个插座,预计今晚6点能完工。”国家电网宜宾供电公司员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汪勃告诉记者。

  长宁、珙县通往震中的7条主通道全部抢通

  在民生保障方面,地震发生后宜宾市、长宁县就近分3批次调运包括帐篷近6000顶、棉被2.9万余床、饮用水和方便面3.3万余件在内的各类救灾物资运抵灾区。

  交通保障方面,宜宾市派出3个道路工程抢险工作组分赴长宁县、珙县、兴文县等地震灾区开展道路灾情调查及应急抢通工作。截至6月18日下午,长宁、珙县通往震中的主通道7条已全面抢通,保障各类救援力量顺利通行。

  在疫情防治方面,宜宾市、长宁县派出卫生防疫人员35人和卫生监督人员30人对双河镇、巡场镇、珙泉镇等地进行水质卫生监测,向安置点发放消毒和灭蚊药品,设置水质卫生监测点4个,对地震灾区实施了全面消毒防疫。

(责任编辑:冯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