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宁夏蹲村记者手记丨为了不让我们掉队

2019年04月26日 19:5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自从娃娃爷爷有了残疾,俺对好日子不再敢想。哪曾想这几年政策越来越好,特别是‘中民投’进村后,俺家的日子越过越好!”48岁的村民李春蕾放下怀里的孙女儿,给记者递过来一杯水。

   

  “‘中民投’?能细点儿说说吗?”“你看嘛,屋顶上的光伏板,圈舍里的羊,兜里的钱……反正这两年这家(企业)没少帮俺家,具体我也说不清……”喝口水,记者不得不临时改变只走农家不去政府的计划,拨通盐池高沙窝镇党委书记王生彦的手机电话……

  “你是说‘中民投’定点帮扶的事儿吗?那就话长哩”,王书记快言快语,打开话匣子。作为国字头民营投资集团,中国民生投资集团在2014年8月与宁夏签订框架协议,承诺在盐池县投资建设了世界单体最大的光伏电站后,全面参与了各乡镇的帮扶解困工程。也许是扶贫资金对高沙窝镇投入最多,使得这里的建档立卡户受益最大。

  

  接着,王书记伸出五指。为了配合盐池精准脱贫“不让一个乡镇掉队”的原则,中民投对高沙窝立体扶贫从五个方面展开:第一是投资1.4亿、通过4.6万亩荒漠化草原流转,4个行政村856家农户(其中含245建档立卡户)受益,人均得到流转资金29.6万;第二计划投资1.38亿建设12个美丽乡村,目前完成9个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在高沙窝8个贫困村建设村级光伏电站,每年投入22万,连续投资20年;第四使全镇400左右村民不出家门“变工人”,人均每年挣得光伏电站维护费1万多元;第五是帮助解决了许多无劳(动能力)无业无收入的贫困人群摆脱贫困……

  “王书记咱们还是边走边说吧”,我实在是想多走多看。“好,咱们这就去长流墩行政村的黄记台!”

  出了高速口,一路向东。走过一段黄土丘陵,只见道路两侧成千上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穿过百亩见方的银白世界,拐过两道弯儿,一片恰似南国风情的院落群横在眼前。茶色屋脊,橘红色墙体,笔直的板油路穿插其间,无论房前屋后的绿化还是楼阁的各类装饰都是满考究的。这哪里是村落,简直就是别墅群!“这就是黄记台村。因为最初把它规划建设为光伏旅游村,因此建设档次略高一些。”王书记在身后高声喊道。

  

  但见每家的门楼上,不是标有王家店就是李家宅,记者随意推开第一家的门——160多平米的房子分上下两层,从地面瓷砖到屋顶吊灯,还都是欧式风格。男主人从二楼下来热情招呼着来客,见记者夸他的房子装修的好,合不拢嘴:“这几年,干什么政府都有补贴。再说了,‘中民投’也说到做到,追着赶着给俺家放款”。

  村支书赵红林接过话茬儿:“村里其它乡亲跟老赵家一样,草原流转得了一大笔钱,家家建房他们还每家给了20万。还有房前屋后的绿化、巷道,包括上下水和厕所,他们都拨款到户到位”。这家企业资助建设村级电站的款到了吗?“已经连续到位两年了。这笔钱可是四两拨千斤哩,村集体利用它干了好多事儿呢,比如融入互助资金从银行贷款210万,道路硬化、周边环境整治,还有为村里老弱病残设立救助款、开办老年饭桌……”赵红林说。

  听说村支书张罗着让赵家给记者做饭,邻居家的村民拽了一下记者的采访包带:“去我家,俺家媳妇做的面比这儿的好吃!”村主任一把拉住记者:趁面还没做好,跟我到村里转一转,看看我们几个工业旅游展点儿,过一阵子每天好多游客会来;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时髦音响设施齐全着呢;另外村东头的民俗长廊,最火的时候每天接待六、七百人呢……”

  这一拉,那一拽,记者心里暖烘烘的。什么叫人气儿、心气儿?高沙窝人的精神头儿,真是够可以的。“为了让我们不掉队,这几年党的扶贫政策好,多管齐下的氛围浓,所作所为百姓心中有杆秤”,王生彦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许凌)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