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 回家多难 安家何处

2019年04月14日 07:22   来源:长江日报   

  我国是文物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海外流失文物回家之路艰辛坎坷,连续数年来,我国千方百计加强对流失文物的追索。

  这批意大利返还文物回家展览结束后,预计大部分会由国博收藏,但国家文物局可能会酌情划拨部分文物到相关省市博物馆收藏。

  温馨新家园

  长江日报记者综合媒体报道发现,海外流失文物回国后会被按照文物级别、系列化和专题性、原属地或各地博物馆收藏平衡为参考,或尊重出资人和捐赠人的意愿,最后划拨到相关的博物馆收藏。

  比如专题类博物馆,以“建立中国古陶文明坐标”为目标的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以收藏系列中国北朝石刻艺术为专题的深圳市金石艺术博物馆,都是这方面的代表。

  比如原属地原则,2015年7月,32件从甘肃流失的秦国早期墓葬金饰片文物从法国回归。国家文物局决定将其全部划拨甘肃省博物馆永久收藏和展示。

  2009年,美籍华人范季融、胡盈莹夫妇将其收藏的9件秦公、晋侯青铜器捐赠给国家文物局,2015年,国家文物局向上海博物馆划拨这批文物,既为尊重文物捐赠人意愿,也为丰富上海博物馆藏品体系。

  图:国家博物馆内,一名观展者在欣赏子龙青铜鼎 长江日报驻京记者柯立 摄

  子龙青铜鼎

  住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生 日】 商末周初

  【流浪时间】 上世纪20年代前后

  【归国时间】 2006年

  【简 介】 子龙青铜鼎是目前发现的商末周初最大的圆形青铜鼎。上个世纪20年代前后流失到日本,由此销声匿迹。

  【坎坷回家路】 2004年,日本一位企业家在大阪举办了一次私人藏品展,子龙青铜鼎在展览中露了面,并引起轰动。2005年负责承办国家重点文物的专家前往日本追索子龙青铜鼎。不料对方竟开出了上亿元的天价,中方专家不得不暂时放弃。后经过多次协商洽谈,子龙青铜鼎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圆明园鼠首兔首

  住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生 日】 1747年-1759年间 【流浪时间】 150余年 【归国时间】 2013年

  【简 介】 原为北京圆明园大水法十二生肖兽首喷泉构件中的两件,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流失。

  【坎坷回家路】 2009年2月,境外某机构举行两件兽首拍卖,引起社会强烈反应。此后中外各方都努力争取使兽首以合适方式回归中国。最终,两件兽首被法国皮诺家族购得,2013年4月以其家族名义归还中国。

  晋侯对盨 (9件)

  住址:上海博物馆

  【生 日】 西周晚期 【流浪时间】 20余年 【归国时间】 2009年

  【简 介】 甘肃秦公墓出土的青铜器,是研究秦国早期历史乃至中华文明史的珍贵资料。上世纪90年代初,甘肃秦公墓葬和山西晋侯墓葬遭到非常惨重的非法盗掘,秦公墓葬的青铜器基本全部被盗,仅少数几件被公安追回,晋侯墓葬有部分(墓葬)遗址也几乎被盗空,晋侯对盨(xǔ)也流落境外。

  【坎坷回家路】 2009年,美籍华人范季融、胡盈莹夫妇将其收藏的9件秦公、晋侯青铜器捐赠给国家文物局,2015年,国家文物局向上海博物馆划拨这批文物,既为尊重文物捐赠人意愿,也为丰富上海博物馆藏品体系。

  大堡子山金饰片(56件)

  住址:甘肃省博物馆(兰州)

  【生 日】 西周至春秋年间 【流浪时间】 20余年 【归国时间】 2015年

  【简 介】 大堡子山金饰片是研究秦人早期礼乐、祭祀、铸造工艺等的重要史料。上世纪90年代初被非法盗掘、走私出境后由法国相关人士购买并捐给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坎坷回家路】 国家文物局得知金饰片下落后,多次向法国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归还文物的要求,但法国法律规定其“国有资产”不能转让。最后中法两国政府积极寻求文物返还的恰当途径,促成文物原捐赠人同意撤销对吉美博物馆的捐赠行为,再由原捐赠人将其返还中国。由甘肃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圆明园青铜虎鎣

  住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生 日】 西周晚期(约3000年前) 【流浪时间】 150余年 【归国时间】 2018年

  【简 介】 青铜“虎鎣(yíng)”为西周晚期文物,顶盖内铸有“自作供鎣”铭文,原为清宫皇室旧藏。在周代,“鎣”是一种用来盛水的实用器具,类似于今天的水壶,现存于世的“鎣”只有七件。

  【坎坷回家路】 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从圆明园劫掠获得,此后一直由其家族收藏。2018年4月,通过拍卖得到青铜“虎鎣”的境外买家表示愿将文物捐赠给国家文物局。2018年11月23日,青铜“虎鎣”抵达北京。

  皿天全方罍

  住址:湖南省博物馆(长沙)

 

  【生 日】 商代晚期 【流浪时间】 90余年 【归国时间】 2014年

  【简 介】 皿天全方罍(léi)被称为“方罍之王”。1922年,在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因暴雨冲刷而在山间沟边重见天日,后被一农民秘藏。器盖于1956年由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器身流至国外。

  【坎坷回家路】2014年3月19日,纽约佳士得拍卖行在公开拍卖皿天全方罍前一天发表声明称,中国湖南收藏家群体已向佳士得正式提出联合洽购皿天全方罍,佳士得经过与皿天全方罍当前所有者积极沟通,买卖双方达成协议,该器将捐赠给湖南省博物馆收藏。

  湖南省博物馆次日发布公开声明表示,经佳士得与皿天全方罍当前所有者的积极沟通,以2000万美元的代价促成此青铜重器“身首合一、完罍归湘”。 (长江日报记者张偲 汪伟颋 整理)

  坎坷回家路

  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常用途径有4种 

  30余批次40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依法追讨

  以国际公约为准则

  目前,文物返还领域有国际公约,国与国之间的双边文物保护协议也起着重要作用。1995年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首次确立“被盗文物的持有者应归还被盗物”原则,但在实际操作上,美国、英国和德国等主要文物进口国尚未加入,导致公约实际执行力度大打折扣。

  商业回购

  无奈之举

  面对种种追讨困境,商业回购文物成为无奈之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的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没有一例是通过法律途径“回家”,均通过回购而来。

  捐赠

  常见文物回归方式

  捐赠是比较常见的文物回归方式。中国从法国追回圆明园兽首事件中,法国皮诺家族从原持有人手中购下兔首和鼠首,无偿捐赠给中国,中方最终通过被捐赠的方式追回海外流失文物。

  外交斡旋

  已促成4000余文物回国

  我国还积极探索通过综合使用外交斡旋、司法合作、友好协商等方式,国家文物局目前已促成包括圆明园兽首、虎鎣等在内的30余批次40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整理/长江日报记者张偲

  制图/方磊

  意大利返还文物

  将在国博专题展览

  专家正在鉴定整理

  长江日报北京电(驻京记者柯立) 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自4月10日从意大利归国后,目前暂时存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长江日报记者获悉,国博将举办专题展览,公众将有机会欣赏这些珍贵文物。

  虽然无缘提前一览“真容”,但长江日报记者从一位文博专家处获悉:国家文物局正组织权威专家团队,对这批文物展开鉴定收藏、保管、研究和策划展陈等工作,尽快以专题展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普通观众究竟多久能见到这批文物?国博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可参考国博另一件从海外回家的“镇馆之宝” 虎鎣(yíng)。

  据介绍,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原为清宫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劫掠后由其家族收藏。2018年3月,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传出,国家文物局立即开展多方面工作,推动虎鎣追索返还祖国。4月底,境外买家表示愿将虎鎣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会同中国驻英国使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稳妥有序地开展“虎鎣”的鉴定接收工作。11月2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安全顺利地将虎鎣运回北京。12月,由国家文物局正式划拨国家博物馆收藏。

  文物爱好者张万良对长江日报记者说:他近年参观过国博绝大多数展览,虎鎣从回国到展出,只用了两个月。不过那次展览主要针对一件文物。这次一共有796件套,数量庞大,鉴定、研究、整理、策展工作量大,估计和观众见面的时间还得再长一些。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