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易纲与雅各布·卢共话——扩大金融业开放势在必行

2019年03月24日 20:1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宣布,在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业方面要加大开放力度,政策落实“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近一年时间里,中国金融业开放取得了哪些进展?金融业开放之路未来应该怎么走?

  在3月24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和美国前财政部长雅各布·卢探讨了这些问题。

  易纲表示,中国金融业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民银行在博鳌代表中国政府宣布的金融开放时间表中的11项具体措施,目前绝对大部分已经落地,极少数尚未落地开放措施的修法程序也已到最后阶段,相关申请的受理工作也已经开始。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取得明显进展:瑞士银行对瑞银证券的持股比例提升至51%,实现绝对控股;安联(中国)保险获准筹建,成为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美国标普公司获准进入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美国运通公司在我国境内发起设立合资公司,筹备银行卡清算机构的申请已经审查通过。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受到国际市场的普遍肯定和认可。2018年6月,我国A股正式纳入MSCI指数。2018年9月,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2018年,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增加近6000亿元,目前总量达到约1.8万亿元。彭博公司确认将于2019年4月起将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债券指数。”易纲说。

  易纲还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也在有效推进,中国坚持市场化原则,不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中央银行已经基本上退出了对外汇市场的日常干预,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市场主体越来越适应浮动的人民币汇率。

  尽管如此,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依然势在必行。金融业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我国的自主选择,这既是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机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易纲表示,要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应做五点考虑: 第一,坚持金融服务业开放、金融市场开放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相互配合、协调推进;第二,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第三,完善金融业开放的制度规则,实现制度性、系统性开放;第四,改善营商环境;第五,完善金融监管,中外资机构开展金融业务都必须持牌经营,接受监管。

  此外,还要完善与金融业开放相适应的风险防控体系。

  “金融业开放本身并不是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但开放过程可能提高金融风险防范的复杂性。”易纲表示,未来,要适应不断提升的金融业开放水平,进一步完善我国金融风险防控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统筹把握各领域出台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形成政策合力,二是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三是加快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健全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机制。

  雅各布·卢对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当中国金融系统更加融入世界以后,和市场进行及时的沟通非常重要。各国央行负责人都有很大的压力,因为他们要去跟市场进行沟通,需要把政策背后的理据详细地向国际人士做出解释。

  此外,雅各布·卢认为,金融业开放过程中,要警惕发生传导风险的可能。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11年,但是人们不应忘记其中的教训,中国金融业开放应该从这些教训中学习,往前推进。

  在谈到金融创新时,雅各布·卢表示,对于金融创新,不应该用“开红灯或者开绿灯”的方法进行“一刀切”。政府不应遏制技术发展,而是应该成为技术创新的支持者,让新技术更加稳健,让金融交易更加安全。

  “新技术冒头的时候,没人能说得准是好还是不好。我们只能从经验去外推。如果新的金融技术对用户的权益构成了威胁,对金融交易造成了冲击,就应该相应地进行监管调整。”雅各布·卢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袁勇)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