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语言贫乏的“网络病”得治

2019年03月24日 07:12   来源:经济日报   □ 何勇海

  网络语言在方便我们快速地表情达意之时,也让我们在现实中变得“不善言辞”

  网络环境下,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用语表达思想情感。网络用语虽然有时幽默活泼,但也存在缺乏文化内涵的问题。很多习惯于使用网络用语的年轻人,语言越来越贫乏,偶尔说句成语都觉得不习惯。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受访者认为年轻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61.9%)和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57.6%)。

  不管我们承认与否,语言越来越贫乏确实是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也发生在喜欢使用网络社交工具的中老年人身上。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身为网民生存多年,网络给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网络语言以及越来越多的表情包。网络语言和表情包替我们表达所思所想,更直接、更简洁、更准确、更方便,我们往往会不假思索地使用,实现键盘与网络上的快速交流。尤其是表情包,能让我们的网络交流省时省力,而且,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基本都能用表情包来表达,两三个表情包往往会胜过好些语言,这也是不少人喜欢在社交软件上斗图的原因所在。

  然而,几乎无所不包的网络语言和表情包,在方便我们快速地表情达意之时,也让我们在现实中变得“不善言辞”。经常过多使用网络语言和表情包,慢慢会让我们遗忘原有的表达方式及其文化内涵。比如,像提笔忘字一样,一些网民现在经常遗忘一些基本的成语和名句,以前可是经常使用的。网络聊天中过度依赖简单易懂的网络语言和表情包,也会钝化我们的思维,产生一种惰性,在网络交流中不愿、不想或不能思考与使用更有文化内涵的语言。

  另一方面,现在许多人长期生活在“网中央”,习惯了网络社交,极少在现实中进行人际交往、语言交流。基于网络的无限延伸性,看似我们的“朋友圈”在扩大,其实现实社交范围在缩小,让人越来越孤单,这同样是在毁掉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际上,每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都需要通过在现实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运用,才能巩固与提升。键盘上打出来的文字可以修改删除,现实社交中的语言交流,才更为考验我们的语言表达功夫。

  一句话,语言越来越贫乏是一种“网络病”。当网络语言、表情包以及网络社交,在我们的语言表达上喧宾夺主,让我们的沟通变得短平快时,我们每个人的遣词造句能力和耐心势必会降低,在现实中我们就要付出应有的代价。比如,大家遇到好笑的事情只会说“哈哈哈”,一些人的语言贫乏到只剩下那些粗鄙的词语,被指没有文化内涵。这是值得警惕的。

  如何改善语言贫乏的问题?在上述调查中,有受访者建议独立思考,训练自己的语言逻辑能力;有受访者建议多读经典,提高个人的文化水平;有受访者建议创造鼓励多元化表达的平台和氛围。在我看来,独立思考、训练自己的语言逻辑能力是重中之重。语言贫乏其实是思维思想贫乏的体现,不少专家认为,思想和语言是同时发生的同一件事情,只要有思想,就有语言。一个语言贫乏的人,基本是思想贫乏的人。因此,网民在网络社交中表情达意,还要在使用网络语言和表情包的同时,保持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个性,发掘语言之美。(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何勇海)

(责任编辑:冯虎)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