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两会特别策划:牢记总书记的嘱托

2019年03月15日 09:0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并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纷纷表示,要让生态文明建设在当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保持战略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们做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广东省委会主委、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生态环境部门要深入学习,抓好落实。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子孙后代,非常重要。”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曹立强说,普陀区是上海的中心城区,为了造福子孙后代,我们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影响生态、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一律不允许进入。在转型过程中经济可能暂时会受影响,但为了更高质量的发展,经济有压力,我们也要保持定力!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崇明区委书记唐海龙告诉记者,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生态压倒一切”理念,每时每刻把生态放在优先位置,坚决摒弃一切不符合生态安全的项目,动员一切力量修复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关键是要研究生态发展问题。每一条路,每一条河,每一棵树,都是生态发展资源,都是一个绿色无烟工厂。”唐海龙代表介绍,经过多年建设,上海崇明区水体、大气、植被等环境要素品质不断提升。

  “我们要勇当上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排头兵,成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标杆与典范。”唐海龙代表说。

  坚持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寿子琪说:“要推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要在生态环境方面做一些工作,长三角地区要为我国绿色发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走出一条示范之路,要坚守环境质量底线。”

  “统计显示,上海和周边区域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方面的协作效果正进一步显现。”寿子琪代表介绍,去年上海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96天,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四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为2013年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来历史最低。

  寿子琪代表建议,下一步长三角地区不仅要继续加强区域大气污染、水污染联防联控,还应推进长三角区域环境“共商共享共治”,重点是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督执法。

  如何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委员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全国政协委员、大唐集团原董事长陈进行表示,能源革命既是生态文明的基本表现和表征,又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动力和引擎。要从标本兼治、纵深推进的维度出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更高质量发展阶段。

  呼应人民需求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对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表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硬件、软件等方方面面,因此在推进过程中,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具体来看,在硬件方面,首先要按照中央要求,建设“四好农村路”,打通农村地区和城镇的通道,为实现农村城镇融合发展搭建好设施框架;其次要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以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为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大气、水、土壤等各项环保措施;再次要将乡村发展同产业联系在一起,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和非农产业,提升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的管控,建设分类管理系统、资源化利用系统以及无害化处理系统。

  在软件方面,霍学喜委员建议,要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工作,进一步加快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

  “这两年,我感受最深的是上海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了。”全国人大代表柴闪闪,是中国邮政集团上海邮区中心局一名普通的邮件接发员。他说,2016年他买了一台净化器,最近这两年就没怎么用过。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居村协会会长朱国萍认为,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让老百姓达成共识,让大家都参与进来。“前些年,我们也尝试过垃圾分类,推进起来难度很大。如今,大家生活水平上去了,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对垃圾分类逐步达成了共识。”

  朱国萍代表还说,解决环境问题需要法律准绳作保障。“前不久,《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通过,这部条例从收集、运输到处置都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让垃圾分类有了法律依据。社区老百姓说,垃圾分类立法让我们看到了政府的决心,也打消了‘我们辛辛苦苦分类,后面随随便便处理’的顾虑。”

  保持战略定力,探索绿色新路,呼应人民需求,代表委员们相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惠敏 刘 瑾)

  代表委员说

  孙喆代表:坚守“生态红线”和“绿色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市市长孙喆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资源与效益,创新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孙喆代表介绍说,为发展冰雪旅游,哈尔滨市在治理生态环境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加快治理垃圾围城、内河水系、黑臭水体、空气污染等顽疾。清理沿河污染源1146处,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水质总体优良,淘汰改造燃煤锅炉1191台,去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40天,位列全国169座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程度第一名。

  孙喆代表表示,绿色发展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治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坚守“生态红线”和“绿色底线”。

  孙喆代表认为,各级干部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系列讲话的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紧跟绿色发展的指挥棒,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把强化生态治理作为一种政治责任担当,对不适应、不符合甚至违背绿色发展理念的思想要坚决改变、行为要坚决纠正、做法要彻底摒弃。要坚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促进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实现绿色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倪伟龄)

  潘碧灵委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潘碧灵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要求,指明了方向,鼓舞了斗志。我们一定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勇于担当作为,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坚决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明确要求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再次表明了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潘碧灵委员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要求,以爬坡过坎的勇气和壮士断腕的决心,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方案、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落实于心,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在工作中,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日报记者 常 理)

  

  贵州省:生态美了 百姓富了

  贵州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系列讲话的精神,守好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厚植生态底色、培育绿色动能,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发展路子。

  “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也是全国重点打造的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示范区,肩负着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屏障的责任使命。”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陈少波表示,贵州省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系列讲话的精神,守好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厚植生态底色,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发展路子。

  据介绍,贵州全面打响了“蓝天保卫”“碧水保卫”“净土保卫”“固废治理”“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战役,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加快推进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河长制。同时,实施全流域取缔网箱养鱼,探索推进“全域无网箱·全域生态鱼”渔业发展模式。目前,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7%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

  围绕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贵州近年来大力发展大数据、大健康、大旅游、山地高效农业等产业,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有效转变,经济社会绿色化水平持续提升。陈少波代表介绍说,贵州旅游业连续三年实现“井喷式”增长,旅游人数增速不断提高,数字经济增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2018年该省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占比达到40%。

  “贵州省近年来积极探索实践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经验,出台了生态文明促进条例,设立生态法庭;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西部建立跨省域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陈少波代表表示:“实践证明,贵州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越守越牢,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正加快由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经济日报记者 王新伟 吴秉泽)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