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安来顺委员:加快政策出台 推动地方基本建设考古前置制度化

2019年03月05日 17:0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5日讯(记者 魏金金 专栏)“近年来,北京、陕西、郑州、苏州、南京等地出台地方性政策,就国有土地开发建设中前置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设考古特别是土地储备考古前置,依然存在不少体制机制、执行力度和保障措施上的问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小组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安来顺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谈到。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安来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所谓的“考古前置”就是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建设用地规划之后,先行进行考古钻探、发掘手续的报批,开展田野考古发掘,其后再进行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事实上,在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就明确“完善基本建设考古制度,地方政府在土地储备时,对于可能存在文物遗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不得入库”。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当前我国大多数地方土储考古前置尚未形成制度。“很多城市在土地储备和招拍挂前,企业未及时依照法律要求开展考古工作,造成购地后无法及时开展建设,一方面增加了企业负担和投资风险,另一方面致使考古工作陷于被动”;而在监管方面,有的地方在落实政府“放管服”时,常常存在“一放了之”的情况,致使建设单位、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调,某种程度也弱化了地方政府理应承担监督管理义务。

  考古工作周期长,任务重,压力大。安来顺谈到,“企业购地后急于建设使用与科学考古工作争抢进度,加之有的地方对考古工作的科学性、特殊性和公益性认识不足,挤压考古时间,致使工作质量和文物安全难以保证。”除此之外,基础建设考古工作经费也缺乏相应保障。“在降低涉企收费的背景下,不少地方将基本建设考古取费界定为涉企收费,既不允许考古单位收取也无配套保障措施,致使基本建设考古工作因无经费保障而无法开展,反而影响了城市建设和企业投资”。

  今年年初,扬州市桑树脚地块考古工地发生了一起冲突致使考古工作人员受伤、考古设施设备被毁的恶性事件。安来顺表示,暴力执法极大影响考古工作的顺利进展,类似这样的事件应引起高度重视。

  基于此,安来顺建议,由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委尽快出台文件,明确政策要求和制度设计,以便地方操作实施。同时,督促各地、各部门要科学全面理解和执行国家对政府“放管服”的要求,履行《文物保护法》所规定的法定义务,切实承担起对基本建设前置考古的管理和监督责任。另外,对于基本建设考古取费是否属于涉企收费性质重新作出研判。

  更多报道请见2019全国两会专题

(责任编辑:马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