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时代立基于人生起点的人文素养家园共育与社会共治之探索

2019年03月01日 11:42   来源:光明网   

  谈到人文素养人们自然会想到人文教育,因为人文素养是通过人文教育获得的。在这里,人文教育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人文教育。人文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新时代实施人文治理,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在个体层面,人文教育是赋予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生命价值与意义的生命教育;在社会层面,人文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尝试承担责任到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性教育;在国家层面,人文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勇于承担一生中无穷的责任与义务的党性教育,需要从初心未染、善言易入、先入为主的人生幼年,厚植爱国主义人文情怀,为坚定理想信念立德根。

  而人文素养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党建的基本内涵。包括人文幼教、人文小教、人文中教。这里幼教指幼儿教育、小教指小学生教育、中教指中学生教育。其中,人文幼教是生命教育的启蒙,是人性教育的开端,是党性教

  育的奠基。简而言之,新时代立基于人生起点的人文素养家园共育的过程,是社会主义社会问题综合治理之进程,是致力于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来打造现代文明之征程。

  一、人文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笔者认为,“立德树人”的教育才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因此,创构新时代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以确保新时代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能够承载起不同于知识与技能的工具理性体系之外的三大功能。一是,在政治领域,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管理文化的与时俱进,使其历久弥新,以促进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价值认同与意志整合,探讨推动信仰回归进程的人文方略;二是,在社会领域,创新建构中国社会问题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探讨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人文方略;三是,在经济领域,解决公民社会化职业功能等人文性缺陷问题,探讨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方略。因为,幼教机构、中小学校、高校以及其他社会教育机构,是促进社会成员价值认同与意志整合、创新建立中国社会问题综合治理长效机制、解决经济领域人文性缺陷问题的第一、第二、第三场所。

  关于人文。对于我国而言,人文是社会大文化中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简称“健康文化”,学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人文体系”,是关于在微观层面探索重视人的价值、理解人的需求、呵护人的生命,在宏观层面探索社会主义国家最佳生存状态的形成、周期、方法、人格界定与表述文化的学说体系。

  关于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人文体系的核心内涵,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提及的人文素养,是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文素质涵养。进一步说,这里提及的人文素质是指人文元素的质量。

  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新词——唯物属性,唯物属性是指具有唯物意识的理性行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人文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内容,也是“立德树人”的根本性内涵,从关注生命实践的健康性和教育设计的现实性切入,倡导健全的政治来健全教育,发挥教育职能,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正向引领,即在生命实践过程中追求美好的生活、打造卓越的品质、走人间正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地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创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人文体系、人文教育体系、人文党建体系,统称“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文治理体系”。进一步说,创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人文体系、人文教育体系,是为新时代实施人文教育“立德树人”服务的,是为社会主义国家以文化人服务的,是为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服务的。概括而言,是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的。

  二、人文素养家园共育与社会共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因为,道德是意识形态的内涵,所以“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即指道德建设,这是“立德树人”的前提条件。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够树“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什么“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是因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促进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价值认同与意志整合、“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人文功能。

  这就提出了一个集开创性、探索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规范性约束机制,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内涵。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怎样创构社会主义社会的规范性约束机制?这既是一个学术战略,需要创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人文体系,即党的文化,为党助力、为民铸魂;这又是一项光荣使命,需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人文教育的实践主张,即教学策略,实现以文化人、立德树人。

  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构社会主义社会规范性约束机制,需要运用中华民族优秀管理文化在唯物史观语境中展开,实现传统的、农耕社会以家经济为背景的家理论,向现代的、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的类伦理的转化与升级,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创造性转化(从改革时期的经济治理向发展时期的人文治理方式的转化)和社会主义社会治理能力的创新性发展的升级,以将国家他律文化(制度、法律法规)建构在公民自律文化(道德)的基础之上,而有效地发挥规范性作用,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在整体提升我国人口质量的同时,全面改善社会生活状态。新时代立基于人生起点的人文素养家园共育与社会共治的内涵创构及其特点:

  一是鲜明的时代性需求,为生命安全和优化生活质量奠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确立了新时代教育既要着眼人的智力发展,又要着眼人的生命安全的现代理念。在整体设计上,坚持以尊重生命、呵护生命为基点,把道德建设完善人格、开发人力,整体提高个体、家庭、社会生活质量统一起来,强化人文价值启蒙。在人之初培育卓越意识、厚植向上根基、增强人文素养,真正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是完整的体系性设计,为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立德根。一方面,遵循幼儿心理建构与心理成长规律,形成内容依次递进的课程体系:3-4岁识别好与坏,养成好的习惯,立起追求美好的根;4-5岁识别对与错,选择做对的事情,立起追求卓越的根;5-6岁识别是与非,践行进步的信念,立起走人间正道的根。另一方面,人文素养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人文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小学人格启蒙教育、初中完整人格培育、高中人格判断力培育、大学理想人格培育相统一,并成为后者的理论起点与实践起点。

  三是生动的实践性陶冶,让生命迸发向上的活力与人性的光芒。人文素养的培育以寓教于乐、图文并茂的形式,在识别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的道德建设启蒙中,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价值向上运动的学理性和系统化思维,在现实生活中弃恶扬善、去伪存真、团结友爱、遇事负责、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与生存状态。

  四是深远的人文性价值,助力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创新建构。人文素养家园共育与共治作为新时代幼儿道德教育的切入点,突出人文认知、强化人文功能,在人生起点上夯实人文基础,对于完整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努力开发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养人才的新时代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改革在于改变。教育的深化改革真正使“立德树人”得以实现,是我国改革顺利度过深水区的桥梁,即实现人性化道德、集体化道德、社会化道德建设,分别打造具有完整人格、成熟人格、理想人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中国社会发生质的改变、质的飞跃,是改革获得全面成功的重要标志。

  三、人文素养家园共育与社会共治的实践路径

  人的生理成长需要衣食住行,而人的心理成长则需要人文建构。我国已经进入了关注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关注心理建构与心理成长的新时代,进入了呼唤人文的兴起以育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心理成长机制、思维发展模式、意识运动规律的新时代,进入了打造公民文化力、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以规范社会主义社会秩序的新时代,进入了走向民族复兴之路的新时代。为此,新时代人生起点的人文素养家园共育,旨在传播唯物意识,培育理性行为,占领唯物阵地,建设唯物阵营,实现社会共治共享之目的。

  一是人文素养党政、家校、家园共育,以达到社会治理目的之教学思考——人生百年,立于幼学。为此,道德建设应从人生的幼儿时段开启。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思考人生损失的造成、社会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幼年,归根结底在于人生幼儿时段的人文教育。

  二是人文素养党政、家校、家园共育,以达到社会治理目的之教学策略——初心未染、善言易入、先入为主。以“识别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命名,以好苹果和坏苹果为媒介,通过幼儿看、摸、闻好的苹果或坏的苹果,对好与坏进行生命感知与体验,同时巧妙地迁移到识别好习惯与坏习惯,建立留下好习惯扔掉坏习惯的心理机制,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与安全发展“立德根”。

  三是人文素养党政、家校、家园共育,以达到社会治理目的之教学实践设计——以立德为核心,以打造人格为宗旨。针对0-6岁幼儿编制新时代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创新建构的奠基性课程,即幼儿人文素养特色系列课程识别“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重在引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会选择、学会坚持、学会负责与担当,以探究心理成长机制、思维发展模式和意识运动规律,这是创构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结果评价体系的新起点。

  新时代立基于人生起点的人文素养特色系列课程,通过识别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讲的是一种理念,一种行为,一种价值,而不是具体的知识,这样就为学前教育打开了一个领域——从学知识引深至培养良好的价值导向,行为习惯,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化。同时,采用生命体验式与启发式悟理教学法,比如,在小中大班各选一次实践课。小班的《好苹果与坏苹果,你选哪一个》,引深至《好习惯与坏习惯,你选哪一个》,孩子们选择了留下好习惯,丢掉坏习惯。中班的《学会坚持》课程中,我们给每位幼儿准备一个三层礼物盒,当小朋友们在一分钟、三分钟、五分钟的等待中,最终取出自己喜欢的礼物时,老师问:在等待中,小朋友们体会到了什么?小朋友们大声回答:坚持!老师问:坚持什么?孩子们说:坚持做对的事情。大班的《遇到问题怎么办》,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了负责与担当。幼儿虽然年幼,却能一次次地克制内心的欲望,遵守规则。遇到问题,选择了负责与担当。坚持、遵守规则、勇于负责在微观层面,是人生的各个时段实现各种愿望的前提条件之一。坚持、遵守规则、勇于负责在宏观层面,是社会成员成就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基础性人文因素,是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在各个领域发挥规范性作用的教化存在,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人文基石。

  新时代立基于人生起点的人文素养党政、家校、家园共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打造以爱为核心,并视“尝试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直至勇于承担一生无穷的责任与义务”为爱之表现的社会运行新规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规制,让爱成为新时代的新主题,做到人人自爱、人人爱人,让生命在劳动中绽放、在劳动中成长,让人们相互展现人文关怀,处处感受人文滋养,以打造现代文明。

  当前,我们面临的最难的问题是让教育真正回归到“人”的本原上来,人文素养家园共育与社会共治是一个重大命题,需要从厚重到简约,从复杂到简单。新时代立基于人生起点的人文素养家园共育与社会共治之探索,由于它重要的现实针对性、需求的广泛性、紧迫性,教育结构的系统性和功能的实践有效性,是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创新建构的开端,相信随着实践的深化必将越来越充分地体现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作者何庆,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