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河南沈丘:多模式为集体经济“强筋壮骨”

2019年01月14日 13:3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屋外天寒地冻,屋内暖意融融。腊八节,在河南省沈丘县北杨集镇林寨村新建的村室里,和前5年一样,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又领了一个“慰问红包”。村支书林峰掰着手指头给大伙算一年的“丰收帐”:“去年合作社共实现利润320万元,用于村民分红198.38万元,提取公积金89.62万元、公益金32万元,其中公益金全部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和贫困救助……”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从事适度规模经营,林寨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村民将土地经营权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每亩1股,每股每年保底收入800元,年终根据营余再作二次分红。”林峰介绍,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水肥一体化设施已完工;投资100万元的烘干车间投入使用;新建冷库1500平米,可储藏1000吨初加工农产品……”

  林寨村实施“耕地经营权入股”,是沈丘县探索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模式之一。自2016年起,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农牧局和财政局负责实施,对全县578个行政村(居)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分类管理,把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合理量化给村民,进行股权分配,“股权跟人随户走、可继承可内部转让”;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选举产生合作社管委会、监委会;推行资产租赁、自办企业、合作经营等多种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我们从全县选取了20个有资源优势、干群参与热情高的村作为试点,省市县三级拨付专项资金扶持,在税收上先征后退,在贷款上简化手续、降低利率。通过试点,总结经验,然后由点及面铺开。”沈丘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夏立文介绍。

  该县周营镇马营村是村集体经济先行试点村。去年,该村利用投入到村集体合作社的专项资金140万元,建了5座温室大棚,租赁给河南久酒中梁有限公司从事有机蔬菜种植,每年获得租赁收入15万元。而该县纸东村则利用专项资金购置了大型农机具10台,租赁给了沈丘县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年获得租赁收入8万元。

  与马营、纸东略有不同,该县留福村用专项资金翻修了原有的8栋村办企业旧厂房,实行整体租赁,每年收取租金40万元。目前,全县已有120多个村学习这种模式,将整合好的集体资源租赁给服装厂、机械电子厂、纺织厂、建材厂等经济实体,获取租金收入。

  “推行租赁模式,选好经营主体是关键。如果对经营主体没有把握的话,不如自办企业心里踏实。”该县马堂村党支部书记周云恒说,他们村经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员大会讨论,用县财政投入的资金,建立了马堂村肉牛育肥场,从村中推选出3名有肉牛养殖经验的能手负责经营管理,监委会成员监督其经营行为。去年销售肉牛收入160万元,盈利20万元。村集体从中拿出10万元捐助残障特困群众,并在主干道安装了路灯。

  除了租赁、自营模式,该县有的村通过入股企业或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分红收入。比如,卞路口乡霍楼村投资100万元,购买电子加工设备,利用已建成的扶贫车间,入股沈丘县昇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由企业托管经营,不仅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还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北城办社区采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股合作的方式,打造了四季农业生态采摘园。去年,该区集体经济收入达60余万元。

  “发展村集体经济,关键是建立起村集体、合作社、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为其‘强筋健骨’,增强其‘造血’功能。”夏立文表示,通过多种模式搞活经营机制,不仅优化了资产资源配置、带动了社会资本投入,而且提高了经济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使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目前,沈丘县已有553个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资产达到50万元以上,其中有164个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

  (经济日报 记者:夏先清 通讯员:黄海涛 崔晨涛)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