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理上网来·经济大讲堂】脱贫攻坚不能“养懒汉”

2019年01月08日 09:2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扶贫还要扶志、扶智,不能让贫困人口“躺”在扶贫上面,不能把扶贫变成“养懒汉”,要让贫困人口自身有脱贫的愿望和积极性。

  李国祥指出,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构建了全社会扶贫的强大合力,形成了大扶贫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从2012年到2017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近7000万人,五年间平均每年脱贫人口1200万。

  李国祥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接下来的“主战场”,在深度贫困地区。要改善这些地方的发展条件,解决整体性贫困,实现贫困地区全部摘帽,之后通过精准扶贫,不让一个贫困户在吃穿、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有问题。

  “精准”二字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词。李国祥认为,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扶贫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核心是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有些贫困地区提出,产业带动就业,务工助推致富。有些地方贫困农民说:“门口务工真好,兼顾庄稼老小;转移就业一人,实现全家脱贫”。

  李国祥指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当中,中央一直强调,各个地方也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对扶贫标准的把握上。部分地方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贫困人口不多,拔高扶贫标准,带来了“后遗症”,主要的突出表现在:一个是“福利陷阱”,当贫困户所享受到的福利,比非贫困户还高,这样谁愿意去努力奋斗呢?还有一个是“悬崖效应”,就是贫困户把优惠的政策加上去之后,就明显高于临界贫困标准的非贫困户。

  李国祥还指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存在过度的形式主义,也有部分地方出现了乡村干部挪用贪污扶贫资金的情况,这需要注意和整治。

  “扶贫脱贫到了这个阶段,脱贫攻坚目标一定能够完成,但还需要在剩下大约两年的时间里面扎扎实实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提高质量不松懈,为将来进一步缩小相对贫困打下良好基础。”李国祥说。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