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沈仁康:发挥“三大平台”优势 服务民企转型升级

2018年11月26日 10: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发挥“三大平台”优势 服务民企转型升级——访浙商银行董事长沈仁康)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作为唯一一家总部位于浙江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如何准确找到自身定位,瞄准融资“痛点”服务民营企业,如何帮助民营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近日,记者采访了浙商银行董事长沈仁康。

  改进金融服务方式

  记者:浙商银行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沈仁康:当前,除了提供资金支持外,我们觉得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改进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方式同样重要。我行不断创新金融科技的应用,通过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三大平台”(池化融资平台、易企银平台和应收款链平台)特色服务优势,将金融服务嵌入到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管理活动中,增强民营企业流动性服务,盘活沉淀资源,提高资金周转和效益,创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新模式,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浙商银行如何通过创新服务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

  沈仁康:近年来,浙商银行以“互联网+实体企业+金融服务”为导向,创新金融科技应用,开发了“三大平台”等一系列业务平台,打造流动性服务银行,全方位盘活存量资产,更好服务民营企业。

  我行创新产品和服务理念,不是传统地给民企发放贷款,而是通过盘活企业现有票据、应收账款等资源帮助企业减少贷款,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池化融资平台可盘活民营企业流动性资产。通过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将自身持有的难以变现的票据、信用证、应收账款等资产入池,生成质押额度用于办理各项融资,按天轧计融资额度和利息,盘活民营企业沉淀资产,增强资金流动性,减少民营企业对外融资总额和利息支出。

  通过扩大应用超短贷和至臻贷,提高民营企业融资便利性和灵活性。充分发挥超短贷、至臻贷线上放款、实时到账、随借随还以及定价灵活的特点,创新民营企业借款和还款方式,增强融资便利性,减少民营企业贷款实际占用额度和天数,减少利息支出,支持民营企业资金周转和流动性服务需要。据测算,仅这两项可以帮助民企降低约20%的资金备付。

  通过运用池化融资平台项下“涌金出口池”,帮助出口民营企业盘活应收账款、应收未收出口退税等流动资产,形成期限灵活、本外币、表内外的池融资额度。

  拓宽民企融资渠道

  记者:浙商银行如何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沈仁康:今年以来,我行积极参与首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试点工作,10月15日由我行承销的荣盛控股集团债券成功发行,荣盛相关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也成功发行,试点取得良好成效。

  针对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我行结合当前业务变化及实际情况,对部分优质民营上市公司,通过延期、展期等方式避免强制平仓等简单措施,帮助民营企业平稳渡过难关,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今年8月出台了相关经营政策,对小微信贷资源配置做了安排,优先全额配置行标小企业贷款所需信贷资源。

  记者:浙商银行下一步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服务民营企业,有什么具体目标?

  沈仁康:2019年,我行将通过表内贷款和表外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向民营企业新增投放1300亿元,进一步提高民企融资占比。

  一是增加信贷投放,实现民营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稳步提升。综合运用表内外融资、债券承销、资本市场业务、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渠道,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如优先满足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动能加快培育等重点领域融资需求。出台民营企业信用授信政策,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授信和民营企业集团内部保证授信”专项政策,细化授信标准,支持无抵押担保民营企业融资。

  二是依托“三大平台”,创新服务民营企业新模式。积极推广池化融资平台、易企银平台和应收款链平台,盘活民营企业流动性资产,提升民营集团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和流动性。全面推广应用在线供应链金融授信模式解决中小民营企业授信难的“痛点”。

  三是多措并举,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积极推广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运用市场化手段,通过出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担保增信等多种方式,为经营正常、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增信支持和风险缓释。

   助力民营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记者:制造业是民营企业最集中的领域,也是近年来风险频发、亟待转型的领域。商业银行该如何帮助民营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浙商银行推出了哪些举措?

  沈仁康:单纯依赖劳动力、土地以及环境成本的粗放式经营将难以持续,制造业必须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其中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是一条重要路径,也是民营制造企业的迫切愿望。

  在支持智能制造企业融资服务方面,我行创新企业流动性服务,在应收款链平台上开发区块链订单通、分期通等业务,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专业化融资服务,帮助客户稳定订单,扩大销售,盘活未来的应收账款;针对大型智能装备、信息化工程项目一次性采购投入大、产生效益慢的痛点,运用分期通业务模式,满足智能制造项目融资需求。

  在提供智能装备租赁融资服务方面,我行加强银租联动,利用租赁业务对物权的控制优势和风险缓释功能,依托物权增信,综合运用设备租赁、经营性租赁等方式,满足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优质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扩大业务合作。

  此外,我们发挥银行客群优势,提供衍生服务,包括为企业搭建信息平台、提供设备维保等,真正实现“融资、融物、融服务”的结合。

  截至今年9月末,我行运用智能制造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服务了高端装备制造、工业软件、系统集成商等智能制造企业近1200家,帮助2000多家制造企业完成设备更新、生产线改造和数字化工厂的建设,其中近80%是民营企业。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在风险管理中融入远程数控等智能技术,始终保持资产质量优良,智能制造相关的不良率仅为0.82%。(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彭 江)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