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理上网来·经济大讲堂】专家学者解读精准脱贫攻坚战

2018年11月20日 07:1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年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2018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下一步,要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防范各类风险,强化资金管理,促进脱贫提质增效。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聚焦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焦贫困群众脱贫最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改进帮扶政策举措,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杨秋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推进到一个新的战略进程,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取得世人瞩目的显著成就。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有的优越性,谱写出中国扶贫开发最为灿烂辉煌的伟大篇章。这不仅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奇迹,而且也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奇迹;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也是世界上贫困人口规模较大的国家。而如今,中国已成为对世界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通过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中国必将对整个人类社会反贫困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实践证明,精准扶贫就是扶真贫,精准脱贫才是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所有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不仅仅是一个指标和标准的问题,更是人心向背的大问题。扶贫必须精准识别工作的对象,真正弄清楚扶持谁,让谁脱贫,既要把现有的贫困家庭确定出来,又要把已经脱贫的家庭退出去,把返贫的家庭纳为帮扶对象。这是精准扶贫和脱贫的基础性工作。只有精准识别了扶贫对象,才可能确保扶贫资金、扶贫资源和扶贫力量精准配置到户到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农村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 王晓毅

  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精准扶贫作为2018年的重要工作,反映了中央对这项工作的持续关注。在实施精准扶贫中,2018年是一个承前启后之年,扶贫工作的任务更重。过去几年,精准扶贫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越到后面所面临的问题越多,情况越复杂,更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2018年开始,精准扶贫进入到后期阶段,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决策者和社会各界投入更多的精力。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福昌

  脱贫攻坚作为国家大的战略,财政是重点支持的。近几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的资金,从600亿到800亿到1000亿,大数每年增加200亿,增加的幅度是很大的。这看出财政对扶贫的重视,重点是要打赢2020年全面脱贫攻坚战。以现在财政对扶贫的投入力度,我们认为到2020年如期完成全面脱贫的目标是没有问题的。但同时也应该注意,有人因病致贫或其它原因返贫的情况。怎样保证脱贫的人口别再返贫,或有效的机制防止因病、因残返贫问题,这可能会是后续需要进一步注意的主要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叶兴庆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指标和最基本要求,是必须补齐的最扎眼的短板。消除绝对贫困和改善底层40%人口收入状况,需要加大政府主导的专项扶贫规划的实施力度,特别是要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使贫困乡村和贫困农户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央党校理论网采编中心主任 程冠军

  中国扶贫事业的攻坚克难、逐年推进、日新月异,关键在于中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政治优势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制度优势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正是中国式扶贫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将彻底解决。(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冯虎整理)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