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理上网来·经济大讲堂】业内专家解读:怎样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8年11月20日 07:1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十九大报告将污染防治攻坚战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要求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包括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要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才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才能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研究员 刘治彦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从根本上来说,一是要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开展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资产评估、确权登记、动态监测、损益审计、使用补偿、责任追究等制度,用制度为资源节约、污染防治与生态文明建设护航。二是必须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以及深度融合,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绿色发展,重点是建立绿色发展现代智慧经济体系。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金融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业、生态产业和智慧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党委书记 陆军

  国务院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几大标志性战役,是针对最突出的问题和领域,抓住薄弱环节,集中攻坚,解决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和经验,带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纵深突破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全面进展。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吴舜泽

  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压实责任,层层负责。这是我国的制度优势,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最大法宝。过去一些地方存在对生态环境保护考核不硬、不实的问题。将生态环境保护的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符合客观规律和基本国情,是抓住了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牛鼻子”。

  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督察专员 徐必久

  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这些目标指标,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规划计划的基础上,通盘考虑后作出的科学决策,保持了持续性,也提出了新要求,要通过艰苦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力争取得更好效果。我们要紧盯目标、挂图作战、确保完成,进展快、效果好的地方要巩固提升,进展慢、效果差的地方要迎头赶上,确保不让一个区域一个流域掉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障。源头预防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通过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污染物排放从源头上大幅降下来,生态环境质量才能明显好上去。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兼首席环境政策专家 骆建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环保得到空前重视。以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为重点,我国环境治理进程进一步加快。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治,要推进PPP、第三方治理等方式,撬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志青:

  绿色发展是倒逼经济发展实现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是扭转资源错配的重要途径。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占用大量社会经济资源。有必要引入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制度和手段,提高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效益。污染防治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关系到经济发展、经济效率、经济成本。(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冯虎整理)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