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7日讯 (记者 齐慧 通讯员 付德水)“信号开放,车门关闭,到点开车……”中午11点24分,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济南机务段高铁司机薛军驾驶着北京南至上海虹桥G7次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正点驶出济南西站。

今年7月份,16辆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首次在京沪高铁上线运营,加长版的“复兴号”将原先2组8辆短编列车相接的车头换成正常车厢,车身形状更加平顺,运行中空气阻力变小,列车的能耗更低。至此薛军驾驶的火车车型履历中又增加了一种新车型。
50岁的薛军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司机,1985年入路,在火车司机岗位一干就是33年,驾驶过包括“前进”“东风””“韶山”“和谐号”“复兴号”系列的22种车型,从时速60公里的蒸汽机车驾驶证到目前驾驶速度等级最高的J1动车组驾驶证,薛军手里就有七本,是全国近万名火车司机中为数不多的全能火车司机。
“60、100、160、220、300……”驾驶仪表显示时速的数字不断升高,薛军双眼注视着前方,余光不时扫视着操纵台上的各种仪表。列车运行中,“前方正常,注意瞭望”他不停地“自问自答”,确认信号状态,每隔30秒踩踏一次脚下的警惕装置。“复兴号”列车时速350公里,每秒行进97米,如同“贴地飞行”,动车组司机稍有懈怠就会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全程驾驶必须心无杂念,精力集中。
薛军是京沪高铁首批高铁司机,在这条线路跑了七年。2017年6月26日,薛军驾驶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列车在京沪高铁线路上首发,那一天,让他终生难忘。“复兴号驾驶室更宽敞,瞭望范围更宽广,原本三个操作杆变为一根,相当于一辆车从手动档提升到自动档,驾驶操作设计更人性化,开着复兴号有一种开着大奔的感觉,这种驾驶体验,过去从未有过。”
回想当初,还是蒸汽机车司炉工的薛军,一路要不停挥舞手中铁锹,往炉膛里添煤,一铲煤约5公斤,不能多不能少,均匀撒到炉膛里才能保证动力,既是体力活也是技巧活。薛军说,那时的火车头没有时速表,全靠火车司机观察石砟来判断火车运行时速,行车途中必须将头探出驾驶室外,观察线路和信号情况,开一趟车一身煤灰,有人调侃蒸汽机车司机,“远看像个要饭的,近看像个拾炭的,仔细一看原来是机务段的。”
再看现在,银白色的车身、贴地飞行的速度、一尘不染的司机室,火车司机的工作环境从“脏累差”变成了“高大上”,雪白的衬衣手套、笔挺的西裤,背包里不再是饭盒、锤子、规章,而变成了手持智能终端、智能卡高科技设备,火车司机从黑领、蓝领到白领,一跃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驾驭复兴号列车无尚荣光,被人羡慕和崇敬,然而并不是所有动车组司机都有机会驾驶。济南机务段党委书记傅文森介绍说,从学员到复兴号司机至少需要六到八年时间,“复兴号”列车是中国“名片”,复兴号驾驶员必须有高超的业务技能、过硬的心理素质、丰富的驾驶经验,个个都是动车组司机群体的“尖子”。因而复兴号司机成了每名动车组司机竞相奋斗的目标。
G7次“复兴号”列车从济南西站到南京南站运行1小时59分钟,列车缓缓驶入站台,薛军一次次细微调整着制动时机,300米、100米、50米、1米……列车停稳后,毫厘不差地对应着停车标识。
“复兴号列车进站停车‘零对标’,我们师傅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薛军的徒弟孔祥配说。普通高铁停车对标误差不超过10厘米,薛军要求自己做到复兴号列车停车对标“零误差”,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制动距离3800米,时速350公里“复兴号”列车制动距离6500米,制动距离越长,对标难度越大,让风驰电掣的动车组列车“零误差”对标停稳,如同舰载机在航母上着陆。为在复兴号上线运营前,攻克这个难关,薛军业余时间几乎全耗在模拟驾驶室和动车所实训场,看着ATP速度值精准控速,不断改善操纵方法,对着停车标反复练习制动,消除对标误差,最终总结出一把闸平稳对标法,成为同事们平稳操纵的“宝典”。

薛军“爱钻研、不服输”在整个机务段出了名,每考一本火车驾照,他都不轻言放弃;每种新车型的操作规程、机械构造、故障处理等知识他都熟稔于心。薛军总结的蒸汽机车“一触、二摸、三闻、四看”4字检车法,内燃机车“利用动能”闯坡法和“柴油机转速控制”节油法,电力机车“低手柄、低电流”平稳起车法,动车组“一清、二想、三看、一朗诵”防错漏安全作业法,均被济南局机务系统推广应用。
完成退乘交接,薛军赶往南京南站行车公寓,休息4个小时后,他将值乘下一趟高铁返回济南西站。
高铁列车安全运行高铁司机是关键,高铁司机的“吃、喝、撒、睡”,也不同与常人。出乘前要测酒,不能吃气味重的食物;吃饭不按饭点按交路,到站才能吃上饭;开车途中不喝水,高铁停车时间短,上厕所需要层层打报告;到站间休必须卧床关灯睡觉,睡眠质量、心率、呼吸频率有专人记录分析。“每当想起背后上千名旅客,这些看似苛刻的要求算不了什么,安全、平稳、正点驾驶是我们责任所在”薛军坚定地说。
济南机务段动车驾驶员培训基地动车组模拟驾驶舱,是薛军与年轻动车组司机交流最多的地方。作为党员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每周学习会上,他会把这些年常遇到的各种天气、行车故障等极端情况发布在动车组模拟驾驶系统上,边模拟边讲解,帮助年轻动车组司机提升非正常行车中的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为让更多的动车组司机尽快掌握新车型,他还特意请人编制了“复兴号”AF/BF作业指导书,手把手地传授驾驶经验。薛军说,今后“复兴号”列车会越来越多,需要更多人开“复兴号”,越多的人学到我的本领,我越高兴,这也是我的责任,希望他们早日上线接过驾驶“复兴号”的接力棒。
“告别蒸汽机车时代,我们历经近百年的时间;从内燃机车时代到电力机车时代,再到动车组时代,只用了十多年;如今智能高铁自动驾驶正在试验,到那时,不知道还会不会有更高一级的驾证,争取再多一本火车驾照。”薛军感慨憧憬着未来。
33年火车驾龄,薛军安全行车18000余趟34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85圈,这个行车纪录仍在攀升。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