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湖北黄石:跳出资源找出路

2018年06月27日 07:1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湖北黄石市坚持市县联动、以市带县的理念来布局县域经济,整合各类发展要素,全域一体化推进产业协同升级,一方面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培育新动能,另一方面,通过技改项目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动力升级、总量提升

  近日,记者走访了湖北省黄石市重点工业企业,厂房内外排满的送货大货车成为一道亮丽风景。黄石紧抓工业转型升级“牛鼻子”,正努力挖掘新动能、培育新优势,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域带动

  转型发展绘出新风景

  面对转型,黄石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定。黄石市市长董卫民说,坚持市县联动、以市带县的理念来布局县域经济,黄石整合各类发展要素,全域一体化推进产业协同升级。

  黄石将环大冶湖的阳新县大王镇、太子镇和金海煤炭开发区交由市开发区托管建设开发,先后实施了月亮山隧道、大冶湖特大桥、黄阳一级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构建了黄石全域“半小时经济圈”,形成了以大冶湖生态新区为核心的全域一体化发展格局。

  黄石坚持在市域层面统筹县域产业布局,立足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推动产业链条向全域延伸。劲牌公司建立3大产业基地,实现了从原材料加工到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全域覆盖;华新水泥投资54亿元打造“百年复兴基地”,分别在阳新县和市开发区建设建材、新材、环保、装备4大产业基地;新兴管业、宝钢黄石分公司等一批优势传统产业加快“退城入园”,形成了产业链条向全域延伸的发展格局。

  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转型升级,各县(市)区的定位也日益清晰——开发区重点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大冶市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阳新县重点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黄石港区重点围绕智能输送小车产业,西塞山区重点围绕模具材料、智能模具、手机零部件产业,下陆区重点围绕铜铝产业,铁山区重点围绕工模具产业,通过大力开展招商活动,各自“变身”具有地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和特色园区。

  同时,跳出资源找出路,探索“资源+”新模式,黄石大力发展全域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和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2017年,黄石先后举办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及第二届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暨“灵秀湖北”推介会,通过大力发展新经济,实现融合发展。

  今年1月份至5月份,黄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3%,经济发展质效提升明显,主要指标增幅持续全省领跑。

  港城联动

  打造沿江开放新高地

  依托黄石新港,多式联运地方铁路日前正式开通,铁路全长约37公里,年运输能力可达1200万吨,建成了长江中上游继武汉之后第二个公铁水无缝对接的内陆沿江港区。

  黄石拥有79公里长江黄金水道、186公里内河航道,是国家第一批沿江开放城市,打造现代港口城市有着先天优势。

  近年来,黄石市围绕“港城联动、以港兴市”的目标,坚持“一城一港一主体”,成功引入深圳盐田港集团,港口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新港口岸当年申报、当年开工、当年封关运行,建成湖北地级市中首家保税物流中心,开通国际新航线,获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大交通、大港口、大物流格局初步形成。

  同时,黄石对辖区内79公里长江岸线的106个沿江非法码头进行关停整治,逐步关停老城区港口码头,为建设现代港口城市迈出坚实的步伐。

  “预计到今年年底,黄石新港1#到9#泊位将全部建成,具备3000万吨、20万至25万标箱的吞吐能力,初步形成集散货、件杂、集装箱和多式联运业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港区。”黄石新港副总经理刘卫东告诉记者。

  “目前,黄石新港正在申报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固废进口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等口岸资质。”刘卫东说,随着棋盘洲、武穴长江大桥及连接线、疏港铁路等物流配套工程的加快建设,黄石新港将整合多种要素,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港口的快速聚集和流通,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打造鄂东南区域性物流枢纽。

  黄石市经信委主任张焕明表示,从长远来看,黄石新港和多式联运项目建成后能有效提升中部地区港口服务长江经济带的能力,缓解三峡枢纽瓶颈制约,也必将成为黄石市县联动、区域协作发展的强大引擎。

  创新驱动

  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日前,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台光电子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持续跟踪8年,这个硬骨头终于啃下来了。”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鲁友年感慨地说。

  台光电子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研发黏合片、铜面基板、金属基板、IC载板等新型电子元器件材料,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20亿元,创税8000万元。“经济效益固然可观,可我们更看重它对全产业链的有益补充。”鲁友年说。

  “招商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黄石市常务副市长叶战平说:“我们要高质量招商,招高质量商,招符合产业方向的商。”

  建链补链,新兴产业深扎根广散叶。

  在大冶湖国家高新区,以汉龙新能源汽车为龙头,发动机、轮毂、座椅、天窗、锂电池新材料等配套产业日益完善,一个千亿元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呼之欲出;以保健酒为龙头,劲牌30万吨健康白酒基地和生物医药产业园初具规模。

  在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铁三角”——沪士电子、欣兴电子、上达电子相继落户,光电子产品、电子基础材料、应用电子、嵌入式软件等配套项目接踵而至。由此,黄石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后全国第三大PCB(印制电路板)产业聚集区,被誉为“中部硅谷”。

  一方面引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培育新动能,另一方面,一批重头技改项目正在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促进了县域经济结构转型、动力升级、总量提升。

  在新冶特钢有限责任公司,180平方米烧结机项目,炼铁高炉环保、安全、节能设施升级项目,制氧改造工程等10项技改项目齐头并进,总投资超过16亿元。通过技改,工业废渣全部回收,余气、压、热、水用来发电,真正实现零排放。

  2017年以来,黄石市围绕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等传统产业大力推进“百企技改工程”,全市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208个,计划总投资500亿元以上。

  根据县域产业发展的不同特点,黄石还推进10大重点产业技术研究院、10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大重点实验室建设;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60多项,新增科技“小巨人”、行业“单打冠军”企业27家。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06家,先后6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明桥 通讯员 丁元拾)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