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理上网来·经济大讲堂】高质量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需要防范哪些风险?

2018年06月05日 07:1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要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这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转换指明了方向。

  立足新方位,开启新征程。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点击观看“经济大讲堂”专题

  如何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指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

  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关键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重点,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各领域、各层面的素质;以大力促进市场竞争为手段,逐步填平各种低效率洼地,使高效要素进得去,低效要素退得出,为高质量发展打牢效率和竞争力基础;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鼓励创新为抓手,充分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作用,从而为高质量发展厚植根基、注入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的理解是,与高速增长阶段更多表现为“数量追赶”“规模扩张”和“要素驱动”不同,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质量追赶”,主要途径是“结构优化”,主要动力是“创新驱动”。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北方某省几位市县负责人抱怨,政府投资减少、举债受控、项目压缩,“不知道怎么干活了”。在新思路下,多年来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的做法受到冲击。不过,每一次战略调整也是一次重大机遇,这样的调整也正是发展方式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机会。

  高质量发展,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持续做好民生工作;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高质量发展是否一定会一帆风顺?需要防范哪些风险?

  压力与希望共生,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各层面结构调整优化的宏大系统工程。这就注定不会一蹴而就、一帆风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并非朝夕就能完成,而是一项长期“拉锯战”,在此过程中,各项工作和政策的制定也要围绕这一核心进行。”

  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转换期内,仍有不少问题、矛盾和挑战亟待面对和解决。

  首先要注意防空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风险发生的条件在发生变化。在高速增长期,不是风险的情况,在中速增长期,将变成风险。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可能出现的“黑天鹅”“灰犀牛”,都可能成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路上的障碍。“如若一些风险和问题处理不当,将会给中国经济带来冲击。”

  同时,还要注意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失衡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认为,要注意缓解经济运行当中存在的三大失衡——供给和需求的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促进高质量的循环,畅通供需匹配的渠道,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求,确保经济平稳可持续运行。

  此外,高质量发展需要好的机制做保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速度能够领先世界就是因为改革开放。要转向高质量发展,就要从适应高速增长阶段的体制,转向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未来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构建一个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

  地方主动性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区深圳的快速发展就是最好的例子。下一步,高质量发展要鼓励地方竞争,给地方比较大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比较多的自选动作,鼓励他们有特点、有个性、有差别。”

  中流击水,正当其时。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铺摊子”模式,开始向“上台阶”发展。迈向新的阶段不可逆,紧迫发展任务不能等。在这个重要的关口,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转换,方向明确、方案清晰、人心笃定,接下来就是主动作为,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责任编辑:马常艳)